作家们在战旗村采风
作家们在成都规划馆采风
作家们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采风
作为2300多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的多朝古都,秀美富丽的成都,自古以来就不乏诗词大家、文坛圣手的竞相称颂。晋人左思心中的成都是“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李白心中的成都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杜甫心中的成都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穿越历史烟云,来到当代的西部首府,“天府之国”成都仍以其繁华富丽、闲适自在的独特城市气质,引得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千万游客的一窥堂奥。
5月28日至29日,由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新时代、新天府、新征程”重大主题创作(全国著名作家看成都)活动在我市举行。李敬泽、裘山山、王十月、田耳、庹政等文坛作家一行,以作家的敏锐视角和激情笔触,亲身亲地感受成都的发展变化:从展现成都人文地理和规划愿景的成都规划馆到领略四川人才力量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从感受旧城改造后得以旧貌换新颜的芳草街道蓓蕾社区,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集体经济明星村——郫都区战旗村……他们不仅走过了现代化的城市,古老美丽的村社,也穿越了清澈的河流,行走在一望无际的大道上。这些来自国内的一线作家,齐聚蓉城,共赏天府之美、共书成都之魅,而美丽成都,带给他们不仅有山水的灵秀,还有人文的厚度,更有城市发展的素材灵感,成为作家们今后的创作之源。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作家们全方位地了解成都规划愿景
5月末的成都,暑气不浓,阳光柔和。在清风徐来、蜂蝶曼舞的初夏时节,广阔平原的成都更显出一种诗意的迷人。5月28日,李敬泽、裘山山、王十月、田耳、庹政等数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国内著名作家来到了秀美富丽的天府之国——成都,开始了为期两日的采风之旅。而作为全面展示成都城乡规划建设成就及未来发展蓝图的成都市规划馆便成为了他们此行的第一站。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观有关成都历史的展板、看今日成都的规划视频,在成都规划馆,作家们仅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了成都从古到今的人文地理和规划愿景。“看完之后,深感震撼!”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田耳感慨道,“它拥有古老的过去,也拥有璀璨的未来,它是最慢、最悠闲的特大城市,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它依旧保留它‘喧然名都会,花重锦官城’的过去,也包容、欢迎着每一个为建设它添砖加瓦的孩子,我真羡慕成都人,也为他们感到自豪。”
“社区里的这个文化长廊以文化传承为根基,将旧城改造与观念创新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让我看到了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居民眼中的幸福。”进入通过旧城改造后得以旧貌换新颜的芳草街道蓓蕾社区,映入作家们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一块块规划美观的绿化带……“这不是我印象中的社区,似乎让我进入了现代都市的‘后花园’!”该社区处处鸟鸣的宜居环境让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楚惊讶之情溢于言表。“真是太美丽了,很难想象这是旧城改造后的成果。”张楚向记者表示,漫步在这个社区,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道路,葱郁的树木,洁白的路灯,还有脸上流露出十足幸福感的居民……“我仿佛进入到都市里的童话村庄,这是旧城改造的盛世景象,更是这里的居民的乐园。”
以笔会形式聚集名家
为后期书写成都之魅打牢基础
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建筑,配套完整的基础设施……5月29日,作家们来到了位于郫都区唐昌镇的战旗村,进入该村,作家们立刻被这个集旅游、酒店、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景观所震惊。
采风期间,作家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春节期间视察郫都时走过的道路,走访了当地百姓,畅叙十八大以来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沿途采风,把农村的巨大变化尽收脑海,为下一步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收集素材。
“这个村饱含激情,这里的一切美丽———小院、亭子、花草、树木,都浸满了生命的激越。”战旗村的美被网络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庹政如此形容。在村道上,在小院里,在亭子中,作家们不停地用相机、手机拍照,留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文学作品也是生活与情境交融的自然流露,大美的天府之国成都,深深震撼了我,我将会把两天采风期间印刻在脑海里的成都的美好带回去,形成创作之源,并围绕成都开展文学创作,用这个美好时代的笔墨书写成都之魅。”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告诉记者。
同时,在此次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一场名为“新时代、新天府、新征程”重大主题创作(全国著名作家看成都)座谈会。会上,作家们围绕“我眼中的成都”“成都见闻与感想”“创作思路与方向”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在场作家均表示,这次来成都与以往来成都的感觉大不相同,近几年来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代表,发展日新月异,逐渐培养出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成都气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我们策划开展了此次活动。”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此次活动以笔会的形式聚集名家,通过调研采风、交流座谈的形式,让作家们切身体验成都的风土人情,深入了解近年来成都的变化成就,为后期创作积累素材。本报记者 王李科 文/图
原标题:眼看锦官千重景 笔写成都万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