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田园综合体示意图
随着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一大波新建公园正向市民“涌”来。昨日,市规划局在其官网正式发布了中英文双语版本公告,正式向全球征集成都市100个公园概念设计方案。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征集设计方案的100个公园分布在成都市22个区(市)县和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辖区内,包括锦江区的劼人公园、青羊区的康河公园、金牛区的凤凰山公园、武侯区的未来广场公园、成华区的白莲池文化公园、高新区的骑龙公园等。
市规划局在发布《征集公告》的同时,还同步发布了一份《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用于指导成都全域公园体系中所涉及的各类公园绿地和绿道的规划设计。导则对“山地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绿地”、“天府绿道”四类公园绿地和绿道的设计方向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想加入公园设计大军,先来看看这份导则吧!
山地公园怎么设计?
特色镇建筑以低层为主 做到显山露水、视线通透
记者了解到,《导则》中对“山地公园”的设计指导,适用于龙门山自然生态公园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内的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而山地公园的基本功能,主要以生态保育、生态涵养为主,兼具休闲旅游、文化展示、高端服务、体育健身、对外交往等功能。
山地公园将按“生态保护区+特色镇+服务节点”模式建设,特色镇作为山地公园的服务中心及出入口,布局于山脚区域,形成“山上游、山下住”的建设模式。结合服务半径及交通转接点设置服务节点,承载基本旅游服务功能。
此外,须划定生态分区,实施分区管控。对山地公园的生态本底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生态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和一般区域。在旅游服务配套方面,应结合服务半径及交通转接点设置服务节点,宜每5-10公里设一处。
到达性交通体系应沿龙门山脚、龙泉山脚形成沿山旅游通道,串联山脚各个特色镇。将外部高快速路接入沿山旅游通道或特色镇,实现周边区域的快速到达。
设计中,建设布局要与秀美山地风光相适应。例如特色镇的打造,应按照“顺应自然、显山露水、灵活多样、与自然环境相融”原则,宜采用顺应地形地势和山水形态的布局模式,以低密低强开发为主;建筑应以低层为主,原则上不出现小高层、高层建筑,做到显山露水、视线通透。
郊野公园怎么设计?
通过“整田、护林、理水” 重塑川西田园风光
郊野公园主要是以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兼具创意体验、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等功能。
根据《导则》,其建设模式主要以特色镇为服务中心,农村新型社区和林盘聚落为服务节点,通过主要道路、旅游通道和绿道串联,形成“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林盘聚落+农业景区/农业园区”的郊野公园基本单元。宜通过“整田、护林、理水”,重塑川西田园风光,让农田成景观、农居成景点、农村成景区,提高郊野公园的旅游吸引力。
“整田”方面,要发展现代农业、景观农业,实施农田规模化、景区化改造,提升农田的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护林”方面,要保护林盘生态,实施景观化改造提升,打造与周边堰塘、水渠、农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原生态、四季美的林盘景观。“理水”方面,要尊重水系自然流向,保持天然的河滩、河心岛、河岸线等,原则上不对河道进行直改弯、弯改直等人工改道,镇村不夹河、贴河发展。市域29条主要河道在城镇段按蓝线外侧50米设置控制带,在非城镇段按蓝线外侧200米设置控制带;其余河流按蓝线外侧20米设置控制带。
城市公园绿地怎么设计?
不仅四季有美景 还要给小朋友滑梯、给老人舞台
城市公园绿地的基本功能,主要以生态、休闲游憩为主,兼具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应急避难、绿色基础设施等多种功能。
城市公园绿地分为城市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三大类。大型城市公园规模在5公顷以上,建设形式为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等专类公园。一般城市公园规模在1-5公顷,建设形式为综合性公园,或运动公园、科技公园、人才公园、艺术公园等主题公园。其服务半径为1000米。
小游园规模在0.5-1公顷,建设形式为小区游园、小型城市农场等,服务半径500米。微绿地规模在0.5公顷以下,建设形式为街头绿地等,服务半径300米。
根据《导则》,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应根据植物的季相特点,打造春夏赏花、秋季观叶、冬季闻香的四季花卉彩叶城市景观。打造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全年可观赏的自然风光。
此外,还应增设满足各年龄人群需求的游憩设施。
根据儿童的活动半径和游乐需求,以300米为服务半径,至少增设1处儿童游憩设施,如儿童滑梯、儿童迷宫、旋转木马或沙地等。根据青少年的活动半径和游乐需求,以1000米为服务半径,至少增设1处青少年游憩设施,如轮滑场、滑板场、攀岩墙、自行车赛道等。根据中老年的活动半径和游乐需求,以500米为服务半径,至少增设1处老年游憩设施,如曲艺舞台、老年健身设施、老年门球场等。
天府绿道怎么设计?
绿道与城市慢行系统 应互联互通
据了解,天府绿道作为成都市全域重要廊道,打造过程中,将通过不同等级绿道打造,实现全域绿道成环成网,串联全域各个公园。
根据《导则》,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
交通组织及接驳方面,绿道与城市慢行系统、周边绿道应互联互通。区域级绿道与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轨道交通交叉时,应采用上跨天桥,做到“一桥一景”、下穿通道等立体交通组织方式,保证全线通畅,避免绿道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混杂。上跨天桥及下穿通道的景观处理应与绿道周边环境相协调,符合绿道主题。
城区级绿道与社区级绿道应尽量避免与高等级交通线路相交。绿道出入口宜邻近已有道路、公路与公交站点,方便交通换乘。出入口应设置公共停车场、出租车停靠点、配套服务设施等,根据人流集散布局,远离生态敏感区。交通换乘节点应留出必要的安全集散空间,配套设置减速带及标识等。
【征集】
6月底确定设计单位
7月底完成并发布设计方案
根据《征集公告》发布的申请人条件,第一,申请人为国内设计机构,须为独立法人,并具有景观设计或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甲级或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第二,申请人为境外机构的,须在其所在国家或地区具有合法营业及设计许可;第三,申请人为港、澳、台机构的,须在其所在地区具有合法营业及设计许可。
接受具备上述1-3项中任意两项或以上条件的机构组成的联合体申请人。
根据《征集公告》公布的进度安排,6月底,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将完成本区域内公园概念设计单位资格审查、开标,确定设计单位。
7月底,设计单位完成设计方案,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完成概念设计方案评审,评选优秀概念设计方案,并发布设计方案。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原标题:成都100个新公园 全球征集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