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竹艺村以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吸引外国艺术家驻村创作。 图为竹艺村竹里
6月20日至22日,“2018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将在蓉城举行,成都将迎来世界最顶级的文化智库。世界文化名城论坛成员城市、“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内外知名文创机构代表以及文化名人,将齐聚中国,在天府成都共谋“一带一路”建设下的文化交流合作与开放共享。
世界顶级文化论坛首次花落中国,是中国城市走向世界舞台的一次盛装亮相,也是成都在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主动对话世界的城市担当。为何是成都扛起文化交流的大旗?今日起,成都商报将推出系列综述报道,深度挖掘成都千年文化的开放基因、关注城市国际新品牌的营造、表达天府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以天府文化恢宏多元的维度,展示成都在迈向新兴世界城市进程中的文化力量。
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城名未改城址未变,成都恢宏的历史在世界城市的版图中也算得上独树一帜。要为成都这样文脉悠长的城市做一次文化注脚,因此显得尤为困难。
纵观千年文脉,成都既有传统文化的优雅从容,又有现代文明的前卫时尚;既有崇尚创新的基因,又有兼容并蓄的气度。让成都不断完成文化的蜕变和新生的,在于千年未变的“开放”基因。
金沙遗址中的太阳神鸟象征古蜀人遨游远方的向往,南丝绸之路把成都的蜀锦送至亚欧大陆的另一头,客居异乡的杜甫在成都找到精神的故乡,天府艺术让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摩洛哥、英国也感受到成都的春节味道……开放的成都,孕育了文化的厚重与包容,而多元的文化也让成都在新一轮的开放中擦亮了一张名片。
走出盆地
古蜀的“对外开放”闯出创新创造的天府文化
虽然地处四川盆地,但自古以来,成都并不封闭。相反,成都的开放铭刻在基因之中。距今5300年到4600年的营盘山遗址,南海海贝的发现,将古蜀人对外交流的时间再次前推,古蜀先民文化交流脚步远远比人们想象的更早。
他们的交流来源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早在古蜀时代就有了陇蜀金牛道开凿。到秦汉时,蜀栈道达于极盛阶段,“四塞之国,无所不通”,成都冲破盆地桎梏,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古蜀的对外开放有了载体。
载体之上,经济交流纷至沓来。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称在大夏国见到了蜀布、邛竹杖,由此断定中国西南有一条通往域外的古道。当时,丝绸之路已沟通着庞大的大汉王朝与西域诸国,而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还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起步,通往缅甸、阿富汗乃至地中海。
地处盆地腹地的成都,与南北两条丝绸之路联系起来,成都的蜀锦、蜀布、枸酱、铁器行销遥远的大夏(今阿富汗)、掸国(今缅甸),乃至遥远的地中海流域;海外的海贝、象牙、琉璃也来到了西蜀大地。
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成都通过商品把文化带向世界。早在夏商时期,成都与印度、埃及等就已开始了文化和贸易交流,并在汉代之前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国际性都市。从汉代到唐宋,蜀锦的影响力达到顶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从汉代的“列备五都”到唐代的“扬一益二”,一直以来成都工商业繁华,不是单纯的捆绑在土地上的农耕文明,由此形成了飘逸优雅的成都文化,也有了“西蜀自古出文宗”的说法。
集聚成都
天府文化吸纳世界名人当“蓉漂”
包容带来文化活力
天府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主动输出,也在于海纳百川。在成都当过“蓉漂”的世界名人数不胜数,从诗圣杜甫,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都曾因为成都的开放包容,在世界艺术史上创造出属于成都的独特篇章。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随父亲沿古丝绸之路,游历东方。当他驻足成都府时,天府之国的繁华盛况令这位意大利旅行家不禁惊叹:“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盛者,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而杜甫在成都与家人度过了几年难得的安稳日子,走向自己诗歌创作的鼎顶峰,也揭开唐诗的又一篇章。
在成都生活了18年的加拿大人魏迈中,以成都为文化核心,创作了《三星堆传奇》系列图书,并以此为主题拍摄了电影。“我把中国元素用西方的写作方式和科幻想象表达出来,四川给了我灵感。”魏迈中说,因为对成都文化的热爱,他开设了一家艺术画廊,展示收藏的有关金沙和三星堆的绘画。而成都给这位当代先锋主义画家带来的,还有来自东方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成都,他采用宣纸作画,让世界的艺术在成都焕发新生。
今日,天府文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深入到世界各地,融入城市的血管之中。唯美大气的舞蹈、扣人心弦的杂技、优美动人的民乐、精彩的川剧变脸与木偶表演……在美国华盛顿、在韩国首尔、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在约旦安曼,在英国爱丁堡……春节期间,来自成都艺术剧院、成都文化艺术学校、天府文化艺术团等的8支文化艺术展演队伍,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
成都绵延千年的开放文化,正在新时代走向新高度。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原标题:有一种开放文化在成都绵延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