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8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嘉宾参观大熊猫基地,开心地与大熊猫合影 摄影记者 张士博
6月21日,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组委会在论坛上发布了首个“一带一路”世界城市文化发展研究报告——《“新兴世界城市:用文化连接世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世界城市文化交流与对话”》。
在对成都全球化指标和城市软实力等进行分析后,研究报告将成都归类为“具有开创性的新兴世界城市”,并评价称:“成都具备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必备要素,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能力,许多指标显示其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表现良好。与世界文化名城论坛成员城市进行比较,成都不仅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文化愿景方面甚至超过了伦敦和奥斯汀。”
成都为什么会被归类为“具有开创性的新兴世界城市”?参会的世界文化名城代表对“一带一路”下的城市文化合作有哪些思考?成都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参会代表,解读研究报告。
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秘书长保罗·欧文斯:
文化是合作根基 成都的天府文化值得学习
“新兴世界城市-用文化连接世界”是欧文斯在介绍报告时所用的关键词,他指出,文化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根基。而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成为重要节点城市的成都,则在报告中被描述为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新兴世界城市”,欧文斯在谈及天府文化时直言:“我觉得像伦敦这样的城市也应当学习这样的概念。”
谈及“一带一路”,欧文斯说,“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关乎那些物质财富的传播,更多是关于文化以及想法的传播”,现在的“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也拥有相同的梦想、愿景,希望能有效传播思想和更多技术。“‘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合作,其根基将会是文化。”
欧文斯介绍,在他们做这个报告的过程中,与很多文化、商界、政界的领导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发现他们越来越重视多元以及文化的多样性。”他表示,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大城市之间文化的交流,更多的城市应当可以在这方面有更多交流以及合作。
在此次报告中,“同情心”作为一项城市指标衡量了所有世界文化名城,这也是在世界文化名城论坛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欧文斯解释,“同情心就意味着城市软性方面的发展能力,包括城市是否开放、是否有包容度等。”在图表中,成都位于高同情心的坐标系中。
对于这项指标,欧文斯用成都的天府文化举例——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他解释这就是天府文化四个重要的特点。“我想让世界上所有的城市看一下天府文化。”他指出,其中“友善”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就是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能感受到其他人的感受,“我觉得像伦敦这样的城市也应当学习这样的概念。”
在天府文化被纳入报告的同时,成都在报告中也被描述为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新兴世界城市”。“这个词是我们独创的概念,一个新词。”欧文斯解释,这种开创性城市,意味着这些城市能以更高效的方式来应对挑战,同时更好地走向未来。他表示,重视同理心、同情心、开放性的这些城市在未来发展中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卓越。“随着成都发展越来越成熟,将会越来越多表现出开创性城市的特点。”
BOP咨询公司中国总裁康纳·洛奇:
文创产业强势增长 是成都上榜重要原因
康纳·洛奇是报告的发起组织方之一BOP咨询公司的中国总裁。他透露,从研究到撰写,报告花了大约6个月时间。成都上榜该报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都文化创意产业上的强势增长。
洛奇说,成都的独特在于城市规模和产业规模,发展文创产业容易达到规模效应。在他看来,成都的文化创意内容新颖、更新迅速,改变了文创的速度和发展的密集度。“当然这也是成都应得的,因为成都的文化遗产如此丰富。”
北大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
成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公园”
“成都天生就是公园城市,我很喜欢一个说法,说成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公园。”来蓉参加论坛的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曾为成都做过小城镇的规划和设计。近期,他还参与了天府新区的规划,在图纸里为天府新城的中心留下一个巨大的中央公园,让飞机降落时能看见两条道路的弧线环抱公园的城市版图。
陈可石提出了他心中“最美的成都”的样子。他认为,成都应当以“多中心、小组团”的紧密格局来缓解城市发展过于集中的压力,同时以轨道交通来串联。成都有川西林盘的天然优势,所以建设公园城市是成都的发展方向。“其实你要站在月球望地球,成都就是一座微缩盆景,有雪山、有湖泊、有稻田,非常经典。”陈可石说,成都正在打造的天府绿道让川西林盘又恢复了生机,是农耕文明的理想。如果通过天府绿道把成都上千个林盘恢复起来,让生物研发、文化创意之类的公司入驻,公园城市就进入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
陈可石说,成都要建世界城市,在城市打造上要有世界级水准。他举例说,成都的锦江应当比肩塞纳河,在锦江沿岸打造绿地和公共空间,让成都人可以抚水观花,“把锦江打造成为成都的客厅,人们聚会休闲的地方。”而在城市里,应该提升广场、步行道、滨水系统等城市公共空间,把公园、花园落实到城市里来。
“公园城市”是城市的设计框架,文化则是城市独特的灵魂。陈可石觉得成都应把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金沙文化留下了当时的艺术巅峰之作,都江堰造就了成都天府之国,成都的文明是不亚于古希腊文明的。”陈可石希望,天府文化能借鉴发达城市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不管是饮食文化、还是传统川剧,都应该创新性地用现代化方式重新演绎。他以川戏为例,认为对川戏的各个流派进行整理,完全可以在成都打造出“爱丁堡艺术节”一样的艺术节。
“我认为全中国最接近欧洲的城市就是成都,最接近欧洲人生活方式的就是成都。”陈可石说,通过建设画廊、拍卖行、美术馆等文化载体,创新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文化将和城市交相辉映,成都有望打造“西部的艺术之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
乘势“一带一路” 积极发掘拓展成都综合优势
“成都必将搭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快车,重塑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文化的大交流、大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对成都对外开放的未来,做出了上述预判。
为什么看好成都?侯云春认为,成都有综合优势可以乘势“一带一路”积极发掘和拓展。侯云春说,成都是我国重要的城市,改革开放40年,伴随经济的蓬勃发展,成都的文创、旅游、体育、音乐和会展等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愈加深入。当前,成都正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增强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的功能,更有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和“一带一路”开放高地的决心,更着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等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沟通能力和全球传播能力。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打破沿海内陆的开放模式,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作为中国新一线城市的排头兵,成都的区位优势和战略意义日益凸显,极大地强化了成都在国际开放全局中的重要节点和重要枢纽作用。
“一座城市,建筑是骨架,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不仅要让文化活起来,更要让文化走出去、请进来,在不同的文化融合发展、碰撞、创造当中迸发出新的生机。”侯云春说,乘势“一带一路”关键是要大力培育开放文化。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更需要以开放的胸怀兼收并蓄,以开放的文化引领发展。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要素、创新要素、经济要素和品牌要素,必将在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粘合作用。成都既要保留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更要崇尚创新创造,让文化推动创造性的转换,在现代的世界语境中动起来、强起来。要以创造为桥梁推动世界文化的深度合作,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助力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
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是成都可贵的担当
“成都市主动担负起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责任,在美丽的锦官城开启文化新旅,推动世界文化对话,在这里文化与文化相互照耀,智慧与智慧相互激发,我们将在文化欣赏、文化理解中寻找最大的公约数,谋求最大发展。”罗静表示,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的举办将全新打通世界文化交流渠道,为中国构建与世界各国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的美好未来贡献文化之力。
这与天府文化开拓性和包容性并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罗静说,四川是中国历史文化厚重、区域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大省,中国的文化版图中巴蜀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得到举世公认,四川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具有对外开拓的开放性,促成了与四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渗透,形成巴蜀文化多元、兼容、开放的明显特点。罗静表示,成都搭建起这样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共同研究探讨世界文化交流合作开放共享,是可贵的城市担当。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钟茜妮
著名歌唱家廖昌永:
成都文创产业 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著名歌唱家廖昌永表示,成都开放包容的态度令人高兴,而新兴音乐产业的发展,让他对成都打造“音乐之都”充满信心。在他看来,成都兼具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化发展雄心,本次论坛的举行,将使成都文创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成都这座城市的音乐天赋和文化气质,源远流长延续至今。另一方面,成都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特质,为成都大力发展音乐文创产业,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论坛的召开,海内外专家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音乐之都群策群力,让中国文化通过成都这个窗口再添世界影响力,我备受激励。”主论坛上天府文化的宣传片也让廖昌永印象颇深。“宣传片说我们成都是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城市,我非常赞同。”
廖昌永人在上海,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成都在全国率先出台推动音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出打造音乐之都,让我们在外打拼的儿女非常振奋!成都在音乐产业发展上面花了非常多的心思,也做了非常多的调研,我自己就回来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调研活动。”他动情地说,“我在美国、欧洲很多一流音乐厅演出过,成都演艺中心以及今年即将落成的城市音乐厅,与之相比毫不逊色且更富魅力,其背后一座城市的理想志存高远,令人兴奋。”
廖昌永还表示,前不久他从朋友处得知,成都推出了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他对此非常赞赏,“成都以包容的胸怀容纳街头艺术,不仅凸显了成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智慧,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浓浓的国际时尚气息。”
成都日报记者 陈慧茹
成都商报记者 任宏伟
原标题:成都改变了文创的速度和发展的密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