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两层的楼房从无到有只用了4天时间
红屋顶、黄墙体,充满彝族特色的精致墙饰融入在青山绿水中……凉山州喜德县拉克乡干拖村村民阿火,第一次看到房屋像搭积木一样,只用几天便建起来了。面对前来建设的成都建工集团工程队,他连连称“卡沙沙”(非常感谢)。不久后,阿火和他的乡亲们便将搬进这座“成都造”的装配式混凝土农房实体样板房。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凉山安全住房的有关精神,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这个月,成都建工集团组织一支在装配式领域极富经验的队伍前往干拖村,为建设好凉山安全住房和助力凉山早日脱贫贡献力量。
情谊跨越450公里
凉山群众迎来“成都造”房屋
干拖村离成都约450公里,又位于大凉山之中,运输的路可不好走。
“本身就工期紧、任务重,又遇上了非常长的产品运输路线,道路狭窄也不好走。”成都建工集团项目负责人佘金波说,在这期间,既要保障实体样板房质量,又要控制建造成本,确保经济合理,此趟大凉山之行注定充满坎坷。
很快,成都建工集团迅速组建了技术攻关小组,凝心聚力、分工作业,制定详细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经过一系列的精心筹划,最终将研讨方案、确定方案、精细设计到生产准备、构件生产、产品运输总时间定为20天。
佘金波还清楚地记得,作为此次项目的首要环节,建设方案的拟定可费了不少功夫——如何既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农房建设,又能控制建造成本,确保经济合理?“我们分析该项目交通运输条件、工期、实际地理环境等因素后,决定采用基于干式连接的混凝土结构体系进行农房主体建设。”佘金波说,该体系是将工厂预制的墙板等构件运至现场,通过干式连接形成建筑物。“这也是西南首个全装配式薄壁混凝土结构建筑,主要的结构构件包括预制墙、衔接柱、梁、楼板。”
8月10日,152件装配式产品全部完成生产,其中墙板89件、楼板7件、梁41件、柱18件,按照施工进度分为2个批次运输至凉山施工现场,接下来,这些“零件”将在建设现场直接像“搭积木”一样完成组建,为干拖村村民提供新的居所。
从无到有仅4天
装配式房屋将改善当地居民居住环境
随着塔吊缓缓吊装好实体样板房项目一层的首个墙板构件,8月12日,项目正式进入了“装配式”的建造阶段。令人瞠目的是,这栋两层的楼房从无到有只用了4天时间。
佘金波的工作笔记上详细地记录了这栋楼每日的变化:13日,一层的装配式构件已安装完成90%;15日,第二层构件吊装完成100%,主体结构安装完成。
“基于干式连接的混凝土结构农房,弥补了装配式建筑在低多层建筑中应用存在的诸多不足,为装配式建筑在农房建设中的推广应用铺垫了道路。”佘金波介绍说,此次建设中,构件轻量化、部品通用化,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同时,全干式连接,无须模板和脚手架,可以大幅减少湿作业,减少施工现场用水、用电,节约材料,减少扬尘、噪音、水污染和建筑垃圾,展现出充分的环保优势。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举措。”成都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凉山农房实体样板房的建成,为加快凉山地区安全住房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改善当地居民居住环境,为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彝族建筑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在凉山州推进装配式板房建设,为当地居民带来更优质、便捷的住所。”
目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还在成都建工集团持续开展——近日,成都建工集团还深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凉山州越西县,开展以“精准帮扶 慰问暖心”为主题的帮扶活动,为当地山洪村小学的孩子们准备了电视、电脑、书籍、球类、校服、书包、文具等共计39类捐赠物品,涵盖教学设备、体育用品、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确保帮扶工作精准高效,力求“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张家华 成都建工集团供图
原标题:推进装配式农房建设 凉山群众迎来“成都造”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