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双创星火 成都燎原
——成都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综述(上)

2018-10-08 06:59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QQ图片2018100806593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时代的号召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掷地有声。霎时间,全国各地“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迅速掀起,“万众创新”“人人创新”新态势加速形成。

众创中国,蓉创争鸣。站在“双创”的时代风口,成都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交出了一份厚重的“蓉创”答卷。

近年来,成都经济总量每年净增1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7.9%,2017年达到1.39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8.8%;各类市场主体年均增加35万余家。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1万亿元;5家单位获批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节节攀升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蓉创”力量所带来的勃勃生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双创”星火,已在成都蓄势燎原。

10月9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在蓉正式启幕。以此中国创新创业者的盛大节日为全新起点,聚全球之势,谋“双创”之道,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蓉创”,正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注入磅礴而不竭的动力。

释放“双创”源头活水

汇入地方经济发展大潮

今年5月,成都第一季度校院企地创新活力榜重磅“出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华为数字技术(成都)有限公司、高新区分别荣居在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区(市)县发明专利授权量榜首。

创新活力榜,数说成都“双创”活力,折射出的是成都打破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的生动践行。

成都,科教资源雄厚,创新力量富集,如何从更深层次激活创新“家底”,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而言,意义尤重。

这场“破冰”行动首先聚焦的就是高校这一科技成果“富矿”。“西南交大九条”的印发,“撕开”了国内高校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条口子。西南交大的“小岗村试验”,一子激活全盘棋,迎来的是高校大刀阔斧的改革。

高校以改革激活创新主体,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阻梗”,成都的“声援”也从未止步,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全国率先探索“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今年7月,试点已拓展到全省20所高校院所,超过400项职务科技成果成功得到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近百亿元。

做强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提升创新创业质量效益,成都正全面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链条,整体构建以高校院所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军民深度融合的城市创新体系。

全市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达到110家;规划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带动高校、院所和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亿元;与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签约项目227个,66个产业功能区实现与国内外大学签约全覆盖;2018年将突破1000亿元……这些数字的叠加,构成了一幅成都创新地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新经济企业是创新“快车道”上的佼佼者,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力”向“生产力”嬗变的新力量。

2013年,靠着“3万元起步”的曾途没有想到,一手创立的大数据公司数联铭品,创业3年估值达到25亿元,更在今年拿到了4.4亿元的E轮融资。

创办4年获4轮融资,仅C轮系列融资就高达4亿元,医联创始人王仕锐又带来了最新消息,作为互联网医疗领域企业,医联目前已汇集了超过43万名医生。

两家企业,有着鲜明的共性——成立时间短、几何式增长,新经济增长爆发力可见一斑。

新经济,成为大力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的“风口”。乘风而上,以翱以翔,成都探索建立适合创新创业的新经济管理体制机制,积极营造新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培育“七大应用场景”,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暨“双百”工程……成都新经济在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新潮传媒成为我市第一家“独角兽”企业,极米科技、医云科技等一批准“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流量经济指数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

坚持创新为本、高端引领,科技创新激发的源头活水,正汇入地方经济发展大潮。

聚合“双创”平台要素

厚植成都创新创业沃土

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更多地取决于年轻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正在给成都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为创新创业注入蓬勃生机。

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发布,这是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成都向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敞开大门。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都的人才“吸引力”用数据说话——短短一年时间,本科以上学历落户超过23万人,70%以上青年人才在成都成功就业创业。截至今年7月,累计聚集“两院”院士32名,在新人才观的感召下,成都人才创新潜能充分激发,人才红利充分释放,正支撑起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和城市未来。

聚才用才,仅是成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创新创业集聚的一个“缩影”。

着眼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的“双创”服务,载体是创新创业的主支撑。突出打造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和郫都区“菁蓉小镇”3个众创空间引领区;大力打造“M”个双创载体集聚区,“N”个双创载体特色区……全方位构建众创空间体系的成都,已初步形成“3+M+N”众创空间体系,共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00家,面积594万平方米。到2022年,成都还将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达到36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

“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创业者关注最甚的问题。破解这个问题,成都围绕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银行资金、创投资本、保险资金等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启动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引导组建14只、总规模12.4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通过改革财政资金传统的“撒花椒面”为“投、贷、贴”……截至2018年7月,“科创投”帮助70个项目完成投资,获得股权投资4.9亿元,“科创贷”支持1294家企业(团队)获得债权融资超过28.5亿元,“科创贴”共为1939家企业提供补助金额2.4亿元。

日益聚集的人才优势、不断健全的众创空间体系、逐步优化的投融资服务,成都创新创业平台要素正日益聚合完善,不断滋养着成都“双创”的沃土,在一片阳光雨露之下,这座城市创新创业已然气象万千。

优化“双创”环境氛围

营造创新创业社会风尚

成都的政务服务,向来为创业者所称道。这背后与成都找准制约创新发展的“堵点”、创业谋事的“痛点”,一举击中“简”与“活”的靶心息息相关。

面对“简”与“活”的命题,成都直指审批事项过多、操作流程繁琐的“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发展繁荣的“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高新区、天府新区开展内设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合设立承担改革创新、科技与新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发展等职能办事机构,打破身份、职级、年龄、区域限制,实施全员聘用,加快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如果说良好的政务服务是推动创新创造的“基础线”,那么全社会的氛围营造则是“加分项”。

成都着力营造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价值创造为本质内涵。尊重价值创造,保护知识产权是应有之义,也是应尽之务。在今年6月召开的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态度坚决,将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科技创新的激励和助推作用不言而喻。围绕着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成都展开了一系列部署,取得了系列成效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社会正逐渐形成尊重科技创新、尊重价值创造的浓厚氛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都展开了一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创新创业行动,让创新创业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持续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高水平举办4届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菁蓉汇”“创交会”已然成为成都“双创”特色品牌,累计举办系列活动500余场,吸引了近700家(次)创投机构、14000家创业企业及团队,61.5万余人以多种方式参与,累计交易额超过750亿元。

一场场“双创”活动在全域范围竞相开展,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业沃土,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成都蔚然成风。本报记者 徐璨

原标题:双创星火 成都燎原 ——成都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综述(上)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