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郭莹)11月8日报道 11月2日,由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毛继鸿艺术基金会(MJHAF)、成都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在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揭幕。展览以“延展智慧”为主题,呈现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位(组)艺术家与小组的百余件作品,涵盖国际艺术展览、艺术家驻地创作、音乐表演、水上艺术装置等多个板块。
令人感受颇深的是,此次参与“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参展的艺术家们,大都不约而同地以成都为灵感,创作出了鲜活的作品。近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推出《成都是座艺术馆》系列报道,报道将根据此次双年展展示内容,寻根艺术源头,让更多的成都人感知艺术之美。今天,我们将带大家走近的艺术作品,是擅长将电影元素融入创作当中的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带来的装置作品《竹子太空飞船故事(2)》,这是一艘让人遐想万千的竹制飞船。
用成都的竹子 造一座代表“连接”的宇宙飞船
清雅的竹通过相互穿插和捆绑的方式被打造成的轻巧流畅的空间,空间内安放着川西风格浓厚的竹板凳、一个投影大屏幕,滚动播放一首融合了传统戏曲和饶舌音乐的MV……置身其间,仿佛穿越回到古老的戏台,但碎碎念的新说唱词曲又不断将人拉回现实空间。这样一个令人遐想万千混搭的艺术装置, 就是黄汉明此次带来的装置作品《竹子太空飞船故事(2)》,在他看来,这是他心目中的“连接所在”,“代表的是过去和未来的连接、科学和自然的连接,文化和历史的连接”。
“现代社会一直在迅速改变,周围的东西一直在不断变化,置身其中的人们,极为容易忘却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我希望能通过我的作品,让大家可以记住自己的特质。”在黄汉明看来,独特的文化身份,是既基于时间范畴,又基于空间范畴的,并且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比如成都人,他们的性格里既有本地的随性,又有强大的包容力和开放性,这和这座城市周边省份少数民族较多,城市文化兼容并包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跟成都自身拥有的悠久历史也有关系。”
揉合川剧变脸 讲一个“科幻”的穿越故事
出生在新加坡的黄汉明,工作和生活却在柏林,他的祖父祖母都是广东籍人士,作为一名华裔,黄汉明从小就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着浓厚的兴趣。“年轻的时候执着寻根,也接触到不少国内的传统绘画和艺术,总是喜欢去探讨个人文化身份的问题,并且在尝试各种文化进行融合。”
黄汉明曾经在香港研究过戏曲和电影之间的联系,也在传统戏曲和电影融合上做过尝试,在他看来,这样的组合方式现在并不稀罕,“粤曲早就已经开始尝试和各种元素相结合了,比如说西装戏曲,比如说在唱戏过程中融入好莱坞电影特技方面的一些东西。”
“我经常通过电影和历史,来看人在不同时空中的身份变化,我想知道人究竟是在往什么方向而去。”而在竹飞船这个作品当中,视频装置里不断轮播的MV正是这种尝试的体现,它创造了一种说唱音乐的影像,又同时拥有科幻小说的叙事内核,MV里用川剧中著名的变脸技巧来反映城市发展中的方方面面。
“这个故事由我来操刀,它主要想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新说唱女孩和她在东郊记忆工作的科学家爸爸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女孩的爸爸在某个时间点完成了时空穿越,通过这个故事,我想体现的是科技和自然之间的一种连接关系。”黄汉明坦承,在制作这个作品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阻力和困难,“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让传统戏曲和新说唱有机融合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成都的朋友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富有科幻感 “成都带给我很多灵感”
《科幻世界》是黄汉明对对成都这座城市有所感知的第一个渠道,大概也是先入为主的印象,让他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富有科幻感”这样一种印象。
今年3月份,黄汉明收到了活动主办方的邀请,从6月到10月这4个月中,他在成都完成了竹子宇宙飞船的制作,也因此接触到不少成都人,对成都这座城市也产生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我的作品几乎是跟成都人合作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21岁年轻极具天赋的音乐人,还有年轻的擅长新说唱的女孩,甚至还有一位唱川剧的老艺术家,而这座竹装置也是在成都本地一家竹艺公司协助下完成的,他们在安装方面给予我很多很好的建议。”
“成都这座城市可以运用的元素太多,科技、科幻、流行新说唱、传统戏曲、竹文化……这些东西互相交融,互相依存,互相影响。”黄汉明说,自己在成都的时候,也去逛过不少博物馆,“有一次我去了金沙博物馆,我从里面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我发现这个城市拥有太多独特的东西了。”
在他看来,这种感觉有点像川菜带给他的印象:“我吃过很多川菜,最后发现,川菜不仅仅只有单一的麻和辣,在这中间有很多丰富的味觉层次,感受非常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