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明清时期的古街区宽窄巷子,那里有一排排杂乱的房子,深色原木结构的建筑,深浅斑驳的痕迹,粉白的墙壁。
这些老街老巷里本来就没有街灯,那天晚上还停电了。我们经过的店铺、人家和小餐馆都点起了蜡烛。一对老夫妇坐在房子门口桌边的竹椅子上,捧着饭碗,一起吃着几道简单的家常菜。
——《鱼翅与花椒》
▲改造中的宽窄巷子 2004-2005
这是英国女孩扶霞-邓洛普笔下,90年代的成都。
而当她再来到成都时,已经过去了14年,她说成都的变化真大,“这些改变让我从另一角度去认识了成都。”
这些年,成都到底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在一位六旬摄影师的镜头里捕捉到了成都的城市变迁史,这也是属于成都的独家记忆。
▲成都宽窄巷子全景
这位城市变迁的记录者,叫陈先敏,今年已64岁。
初见陈老先生的时候,他身着深色棉夹克,穿着十分朴素,但却精神抖擞。他说,为了接受当天的采访,专门腾出了整整一个下午。
虽已年迈,不如年轻人那般在电脑前操作自如,但老先生在查找自己的图片资料时,却轻车熟路。
令人惊讶的是,年过六旬的他甚至能够记得许多照片的拍摄小故事,每翻过一张都能津津乐道地讲上两句。
“用镜头留住旧貌、表现新颜是我的任务。”
▲南门大桥 1993
▲南门大桥 2015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进入成都市委统战部工作,1992年因工作需要,开始拍摄城市风光,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细数自己的摄影之路,陈老先生说,他前后拍摄了约有上万张成都城市变迁图片。
▲浆洗街 1995.3
▲浆洗街 2015.6
老先生介绍说,他从小生活在骡马市附近,到了夏天就爱到府河里游泳,而后来他也有幸成了城市变迁的记录者。他的镜头,记录了府南河的变化、城市街景的变化、城市绿道的“生长”。
▲新华书店(旧)
▲新华书店原址变成了城市之心大厦
他还说:“这二十多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重要的二十多年,成都的面貌也在这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镜头留住旧貌、表现新颜是我的任务。平时我背上相机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漫步在美丽的锦江河畔,攀登在高楼之巅,用镜头记录成都的万千变化。”
“这些消失的过往成就了成都的永不消失。”
▲天府广场
在电脑桌的后面,一个书柜里有几本厚厚的相册,翻阅开来,里面记载着成都已消失的旧记忆:两侧还是平房的天府广场、摆满夜市的春熙路、还未建成太古里的大慈寺片区······
相册中一张张照片把人拉回到倒流的时空之中,一幅90年代成都画卷渐渐清晰。
▲春熙路
《成都年鉴》、《人居成都》、《影像成都》······我们发现,老先生的书柜里,几乎全是与成都相关的书籍。每一本里哪些照片是出自他手,他都如数家珍。
▲青年街-顺城街路口 1992
▲青年街-顺城街路口 2015
“这是九十年代的青年路,那时候在这里卖的衣服都是‘广东货’。”陈老先生指着一张老照片说。
如今的青年路已经成为春熙路商业圈中的一部分,甚至许多人在逛街时并不会刻意记下这条路的名字,但作为老成都人的老先生走在焕然一新的城市中,依旧会勾起回忆。
“恐怕成都没得几个人像他资料这么全。”
▲红星路四段 1997
▲红星路四段 2014
闲聊中,老先生的妻子告诉我们,几十年来,不管严寒酷暑,他总是喜欢背着相机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记录城市点点滴滴的变化。
“恐怕成都没得几个人像他资料这么全,四十度的天气他都要爬到那些楼上去拍,有的地方又危险,他就是要去,拦都拦不到。”
老先生的妻子并不懂摄影,但她认为丈夫几十年如一日的记录沉淀出城市的记忆,这些影像历久弥新,也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分享到成都的变化。
“他是城市变迁、重大工程的记录人。”
▲锦城湖
▲兴隆湖
老先生回忆称,自己作为市建委专聘的城市摄影师,先后参加了“成都市府南河整治”工程、“成都市畅通工程”、“成都市重大城建项目建设工程”的专题拍摄。
▲地铁一号线施工(人民南路一段) 2007.1
▲地铁施工2008
他见证了天府广场地铁站地修建、广场的改造。施工现场偌大的基坑,对于大多数没有经历这场变革的新成都人来说,无疑是充满震撼力。
▲金融城
“我之前就是在这附近工作的。”老先生指着一张拍摄于金融城的照片说道。
照片中,高耸的两栋建筑格外显眼,各式各样现代感极强的楼房竞相在城南盛开。在十几年前,谁曾料想成都的新区建设会如此迅速。
▲二环路科华路立交桥夜间施工 2013
▲二环路快速公交站
2013年5月28日上午10点,成都新二环高架开通试运行。
在此之前,老先生曾无数次来到二环高架的施工现场,爬上脚手架,在记录下工人们挥汗如雨的同时也记录下了城市新“动脉”的落成。
▲二环路人南立交桥
从二环路东三段到二环成温立交桥,从白天到夜晚地拍摄,不愿错过城市成长的点滴。从二环路人南立交到双楠立交,爬上每一座高楼,只为留下二环路最美的瞬间。
李白曾说成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前门入画图。草书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杜甫曾说成都:“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而在陈老先生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里的成都变化,循着这些老旧照片的零星线索,我们触摸到了老成都的轮廓,感受到了新成都的脉络。
▲西博会
来时道阻,一个城市在几十年破茧成蝶中留下的“印记”被有心人保存。去时路漫,凤凰涅槃的成都在新时代下还将扶摇直上,创造更多值得回味的成绩。
二十年变迁记忆里,我们要感谢这些城市的记录者,有他们,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化。
也感谢见证成都这一变化的你们,有你们,才有了不同印记的成都。
(注:稿件图片为陈先敏授权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使用,如未经陈先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END-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范鱼
编辑:严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