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王玲)12月12日报道 2018年12月7日12时12分,由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研制的TFSTAR、“新疆交通-01号”(TY3-01)等3颗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并实现星箭分离,随后,卫星成功进入距地表547km的太阳同步轨道(SSO)。
这3颗卫星来头可不小,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获悉,其中一颗搭载了AI技术,摇身一变成了AI卫星。它具备对拍到的遥感影像进行筛选等自主处理能力,相较于传统的遥感卫星,这在技术上已经算是一次大的突破。此外,卫星的研发团队更是厉害,团队4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更是在公司组建半年之久就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上天。
全球首颗“一星双核”AI商业卫星上天
TFSTAR卫星搭载了由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参与设计开发的第二代星上AI平台,是全球首颗“一星双核”架构的AI商业卫星,具备全球目前同量级商业卫星星上图像处理的最强算力,它的图片处理能力是同重量卫星的1000倍以上, 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聪明”的商业卫星之一。
什么叫“一星双核”呢?此次卫星发射项目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宏杰解释说,“一星双核”是指一个卫星上嵌入了两个运行平台,一个是它本身的传统遥感平台,另一个就是具备自主处理、识别等能力的AI平台,嵌入了AI平台的AI卫星具备更强大的数据自动分析能力,它们具备了自记忆、自识别、自处理、自适应的能力,可以在卫星上进行图片、数据的处理。“如果将传统遥感卫星比作胶卷式相机,那么AI卫星就相当于现在的手机照相机。”赵宏杰表示,当我们想获取传统卫星上的数据时,必须先将其回收,然后在地面上进行读取和分析。而AI卫星则可以在太空中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并传递给地面。”
“将人工智能带上太空,为传统卫星赋予了星上自主处理能力。”比如,在遥感应用中,它可以自主识别云雾,主动剔除不符合地面应用的影像,从而大幅提高星地数传效率。
未来也许可实现“太空+视频直播”
搭载了AI平台,TFSTAR的上天自然是肩负着其他的使命。“TFSTAR是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某知名直播网络合作,共同探索’太空+直播’的新开端。”记者获悉,合作双方将通过“太空+直播”为用户传递科学探索正能量、传播航天科技类知识,推动航天科技教育转型升级,利用“线上+线下”多方面开拓,树立新型直播概念。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基于AI卫星,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还提出了“全球商业AI星时代星座计划”,通过192颗多光谱、高光谱、微波SAR等卫星型谱组成一张“监控大网”,可以实现每天更新全球影像数据,10分钟级热点地区重访更新,为一带一路、美丽中国以及防灾减灾、应急安防和环保监测等行业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以防灾减灾为例,如果发生地震,减灾方面,可以通过地震前后的影像数据对比,从而得知准确受灾点位,受灾其情况的严重程度,从而进行精准救援;防灾方面,面对堰塞湖、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可以实时通过卫星数据观测到水面变化或者山体变化,从而进行预防,减少灾害损失。
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成立半年已成功发射6颗卫星
据了解,今年9月以来,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和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参与完成3次发射任务。其中,9月5日成功参与研制并发射全球首颗商业AI试验星——“天府军融一号”和“成都高新一号”,10月29日成功参与研制并发射四川省首颗自研商用卫星——“星河号”。
“这次发射的3颗卫星,我们从接到任务,开始设计、到发射卫星,用时不到100天,发射时间越来越短,单箭卫星越来越多,卫星总体设计、批量研制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速度也像’坐火箭’。”
说起这个成就,赵宏杰的脸上满是自豪感,不仅因为研究中心发展迅速,更是因为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才在高新区落户成军,就栖身于菁蓉汇。作为一家商业航天创新企业,公司团队共40多位成员,他们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核心研发团队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到现在为止,半年多的时间内,他们已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上天,除开两颗试验卫星,剩下的4颗目前都在轨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