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经济委表示,贯彻落实现场办公会精神,既要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更要让政策贴近各区域差异化发展中,围绕新经济六大形态各领域和细分产业,加快构建成都新经济发展“7+N”空间版图。
132家企业——这是今年9~11月,成都市新经济委走访的全市22个区(市)县新经济企业总数。为了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成都市新经济委持续开展新经济政策研究。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即是积极开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2035规划研究,着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形成新经济发展的强大政策磁场。
此外,对新经济企业的培育服务也是成都市新经济委的工作重点——以新经济“双百工程”和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为抓手,成都市新经济委提出强化新经济企业精准支持与服务,着力解决新经济企业发展难题。
服务好企业的同时,如何为新经济企业搭建起良好的发展平台?答案是区(市)县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工作的差异化发展。根据各区域不同特点,成都市新经济委列举了多个区(市)县发展新经济的方向——支持锦江区、青羊区发展商业高端消费场景,对接国内知名电商引入“无人便利”、“无人售卖” 等“新零售”场景布局,大力发展体验性消费新业态;支持龙泉驿区发展“汽车+”新经济产业体系,对接汽车产业研发机构引入“无人驾驶”测试、智能充电等新经济场景布局,鼓励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支持崇州市发展大数据产业,在大数据人才、大数据交易、大数据应用方面给予专项政策扶持;支持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等发展绿色产业,指导区(市)县通过“IP+产业”、场景体验等方式促进农商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原标题: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各区县有了差异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