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从幸福生活 看成都40年巨变

2018-12-19 08:03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邓思璐   责任编辑: 马兰

QQ截图20181219084818

改革开放40周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每一个小人物都在时代的大变迁中前行、蜕变。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奋斗、拼搏,见证、参与并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道路越来越好,商品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富足,改革开放的成就早已融入到成都生活的点滴,让我们通过小人物的视角,感受改革开放40年带给成都人的变化。

以前翻山越岭好几天 如今走高速几小时

原成都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职工 杜春林

杜春林大半辈子都在跟车打交道,年轻时在运输公司做行政工作,后来又开车跑客运、跑旅游。以前路况差,去一趟大邑都要开4个多小时,而且全是石子路,坑坑洼洼颠得人都要“散架”。去一趟眉山办事要两天,头天去第二天回。“记得有一次我们单位一个师傅开着解放牌货车到大邑一个煤矿厂拉煤,经过深家坡的时候车坏了,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又没有电话。师傅只有原地等着,后来有一辆客车经过,他才托客车司机回成都给公司带信,我们才知道车坏了,赶紧派人去修理。”杜春林说以前通讯不畅,道路不通,跑车非常辛苦。

后来,一条条高速路通车了,杜春林也离开了办公室,开始在路上跑,“我经常跑盐亭、三台一线,走成绵高速又快又安全。”现在,杜春林已经退休了,她经常和家人、朋友自驾旅游,“以前要翻几天山的地方,现在钻个隧道就过去了。以前要开几天的路程,现在也都通高速公路了。这40年的变化真的是天翻地覆,我觉得自己现在非常幸福,天天都是好日子。”杜春林表示。

结婚买“杨百万”蚊帐 青年路曾是繁华的顶点

莲桂南路居民 徐俐

现在说起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大家都会想到春熙路,但在上世纪80年代,青年路才是时髦、繁荣的典范。那时,青年路上有最新潮的服装,晚上还有夜市,各种小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徐俐的工作单位就在青年路附近,以前经常和同事一起逛青年路,紧跟潮流的步伐。1987年,徐俐结婚了,当时也是在青年路置办的结婚用品,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杨百万”那里买的蚊帐。“那个时候我们两口子还在讨论要是能存够一万块钱,就可以随便花了,但人家已经是‘杨百万’了。”徐俐告诉记者,青年路上最早摆摊的那些小商贩,如今很多都成了大老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青年路从刚开始的一条街到辐射四方,徐俐见证了它的繁华。以前,可以逛的地方很少,现在,到处都商场林立。徐俐近些年还学会了网购,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喜欢的东西,选择面更广还更便宜,包裹直接送到家门口,省去了搬运的麻烦。“变化太大了,以前觉得青年路就是繁华的顶点,根本想不到会有现在的模样。”徐俐表示。

以前电影院比较少 看场电影很不容易

退休职工 蔡伟

现在在成都,娱乐生活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但在以前,娱乐方式还没有那么多,看电影、看样板戏就是很不得了的娱乐方式了。1981年,蔡伟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约在沙河电影院看了第一场电影。当时电影票才5分钱一张,整个电影院座无虚席,当时还没有空调,天气又很闷热,大家一边看电影一边摇蒲扇,虽然大汗淋漓但心情却很开心。“以前看场电影不容易,电影院比较少,可以选择的影片也不多。有印象的就是沙河电影院、和平电影院、胜利电影院、劳动人民文化宫这些,现在看场电影好方便嘛,手机上买票,出门走不到好远就有电影院。”蔡伟表示。

现在成都人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看电影已经是很普通的事了。蔡伟家里也装上了网络电视,可以看很多的精彩节目,经常学着电视上的教程做各种点心。现在退休了,蔡伟一家人周末经常会到商业综合体玩耍一整天,每年隔三岔五还会出去旅游。虽然退休了,但是蔡伟每天都安排得满当当的,生活丰富多彩。

粉笔黑板擦留在记忆中 现在都用PPT了

成都高新顺江学校退休教师 黄禄善

粉笔摩擦着黑板发出的吱吱声,拍黑板擦时扬起的白色浮尘,幻灯片打在教室墙壁上还需人工调整角度……一幅幅场景和画面都停留在黄禄善的记忆里。

今年61岁的黄禄善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前他任职成都高新顺江学校,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以前上课全是用粉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学生在下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一节课下来,黑板槽里全是白色的灰,手上的粉末要洗很久才洗得干净。备课的教案也都是手写,一个学期的教案就是厚厚一叠。”回忆起以前一上课就是一手灰的时光,黄禄善很感慨。

后来,随着科技进步,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变化。黄禄善告诉记者,在他退休前,学校就已经开始采用电子化教学,不仅老师备课、上课使用的是多媒体放映PPT,甚至就连学生交作业、老师批改作业都使用电子档完成了。“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还可以自行使用一种与课件相匹配的电子笔进行核对打分,做对做错,哪里错,一目了然。”现代化、科技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更加节约和环保,老师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很多。“时代在进步,科技在日新月异地改变工作和生活,相信未来教育事业还会随着发展开启新篇章。”黄禄善表示。

那时靠脚走靠笔记 工作方式变了但热情不会变

武侯区公安分局治安科民警 付江

“印象最深的就是以前跟着师傅去辖区各个单位、小区登记录入信息,经常一出去就是一整天,走得腿都酸疼了。”今年31岁的付江是武侯区公安分局治安科的一名民警,从警近9年时间,她依然记得当初自己刚入行时对民警这份工作的初印象。

付江之所以会从警,源于她的父亲。1997年,付江的父亲付尚彬在参与一起抓捕行动时,遭遇嫌疑人持刀拒捕。付尚彬率先冲上去控制嫌疑人,身中数刀,最终因失血过多牺牲。父亲的离去,对当时才10岁的付江造成了巨大影响,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四川警察学院。“想把父亲没有走完的路继续走完。”进入警队后,付江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兑现着这份承诺。

作为一名治安警,工作繁琐而复杂,辖区信息登记、录入核查,重点场所区域清查整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运用到现代警务中,治安民警的工作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原来需要用笔记下来的东西,现在能够直接通过电脑或者随身携带的警务装备进行录入和核查。辖区内有什么需要向各个重点场所区域进行通报的内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等方式告知,也能及时通过微信等方式掌握辖区情况,更加快捷方便了。”付江表示,虽然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她的工作热情却一如既往,不会改变。

曾被认为是“歪医生” 现在大家都愿意来看病

青羊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 王乐

如果说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础,那么医疗就是生活的保障。改革开放40年,就医环境和就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可以到大医院看病治疗,“家庭医生”这个曾经“高大上”的概念,如今在成都早已成为普通市民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

“最早大家喊我们‘歪医生’‘药串串’,根本不给好脸色,工作很难开展。”王乐是我市最早的家庭医生之一,他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去辖区的院落转转,时间长了,渐渐得到居民的认可,大家都愿意来咨询、看病。“可以说,我见证了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从无到有、从步履维艰到蓬勃发展。”他带领的这支家庭医生团队,也从成立之初的6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负责上万居民的健康管理。

“和大医院治疗急病、解决疑难杂症的医生不同,基层医生更多的是为患者医治常见病和多发病。除了看病开药,更要向他们传播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让居民少得病。”王乐说,“现在我们团队的成员说起自己的工作都很自豪,凡是经过团队管理的居民,他们不仅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所患疾病的控制率和致残率都大大地降低了。”

荷花池那时连走路都堵 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荷花池商家 马海波

老成都对于荷花池的回忆,大多停留在那个每天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时代。那时候,荷花池天天“下饺子”,连走路都堵。

“没逛过荷花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成都人!”在荷花池做了20多年小商品生意的马海波告诉记者,荷花池最鼎盛的时期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每到周末,商圈里人山人海,走路都是人挤人,“为啥闹热?因为东西多、物美价廉,在这里逛街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马海波说,那个时候在荷花池做生意,不管卖什么生意都好,还经常接到大单子,他告诉记者,最早在荷花池做小生意的那批人,现在很多都已经是“千万富翁”了。

伴随着城市的改造,荷花池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老交易区陆续关停,以金牛万达为代表的一些新商业区开始拔地而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相比以前,现在的环境好了很多,秩序井然、交通顺畅,市民可以到大成市场淘淘货,也可以到万达广场去喝喝咖啡。”

成华公园的翻滚列车景观 留住了大家快乐的回忆

退休职工 罗辉君

激流探险、水上世界、翻滚列车,还有美味的糖饼和电烤羊肉串……说到游乐园,成都人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些甜蜜的回忆。

家住猛追湾附近的罗辉君对游乐园有很深的感情,年轻时,她最喜欢和姐妹们来这里玩,翻滚列车坐一遍都不够,至少要两盘才过瘾。“我清楚地记得,坐一圈是1分40秒,其中第一个下坡最刺激,也是乘客尖叫声最大的一段!”她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每到周末,游乐园就人山人海,很多热门项目都要排队,“像翻滚列车这种,等半个小时很正常!”

罗辉君说,游乐园拆除的时候,大家心里其实有些失落,但后来建成的成华公园让大家又眼前一亮。“这个地方环境非常好,鸟语花香,我现在每天都要来散步,感觉很巴适!”罗辉君说,最让她们感到亲切的是公园还保留了原来的翻滚列车,将其改造成公园景观,留住了大家快乐的回忆。

“现在,成都人的游玩去处更多了,大型的游乐场都有好几个。耍法多了,选择多了,这也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嘛!”罗辉君说。

科学治堵 让交通环境越来越好

退休交警 周安

周安当了近40年的交警,是位资格的老民警,今年正式退休。他站过口子、搞过宣传,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了成都交通环境的变迁。

周安说,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成都路上的汽车并不算多,大家出行都是骑自行车,每天交通高峰期满街都是“自行车大军”。那时候,成都的道路也比较窄,主要跑的是公交车和货车,私家车并不多。“上世纪80年代,交警执勤还要站在一个高高的安全台上,直到90年代,水泥台取消了……”周安回忆说。

伴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成都已经成了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二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交通设施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升级,是确保成都汽车多而不乱的关键所在。有一天,他经过人民东路的天桥路口时,无意中望了一眼,当时虽然是交通高峰期,但因为路口实施了直行待行区模式,使这个路段交通十分顺畅。他拍了一张照片,这也成为了他的得意之作,“什么叫科学治堵?我觉得这就是典型!”周安说。

从使用算盘到电脑手机 移动支付已走进千家万户

成都银行职员 曾晓燕

点钞、记账、审核……很多程序当年基本上是靠手工操作,客户必须拿存折到银行来排队处理,存取都是现金往来,因为手续繁杂,一笔业务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每到年底或者重要节点,记账、算账、复核,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多人合作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

时代在进步,工作方式也在改变,曾晓燕在银行工作了近30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银行的变化。电子化、互联网全覆盖、取款机设备的安置,让工作轻松了很多。“这些工作从使用算盘到计算器再到电脑,多人合作渐渐变成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人力。”

不仅如此,现在,银行“窗口”从柜台走出去了,付款转账只需要一部手机,打开软件就能操作。银行卡都不用带在身上,更不用说原来用的纸质存折了,人们的支付、消费以及理财方式也逐步由网络代替,移动支付现在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杨甦 李旻 王静宇 文/图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