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12306“官方抢票”27日上线 能比抢票软件快吗?

2018-12-25 17:57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范鱼)12月25日报道 春运大幕即将拉开,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新一期《民生点击》栏目推出《春运攻略》系列报道,将实时关注春运期间购票情况、热门线路、新开站点等,第一时间发布资讯,为市民提供一份春运“宝典”。近日,12306即将推出的重磅新功能上了微博热搜,据说该功能可以实现官方抢票,它如何使用,和普通软件相比又有哪些优势?

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长途段试点“候补购票” 能比抢票软件快吗?

据了解,传说中的官方抢票实际为12306的新功能“候补购票”。那何为“候补购票”呢?记者从成都市铁路局获悉,候补购票服务是指:旅客通过12306网站或手机客户端购票,如遇所需车次、席别无票时,可按日期、车次、席别提交购票需求,并在预付票款后,售票系统自动安排网上排队候补。当对应的车次、席别因退票、改签等业务产生可供发售的车票时,系统自动兑现车票,并将购票结果通知旅客。无论是购票速度还是成功率都将领先于抢票软件。

市铁路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2月27日起,铁路部门在12306网站、手机客户端开展候补购票服务试点。此次进行候补购票服务试点的车次包括,节前:北京、沪宁杭、广东地区始发,终到四川、重庆地区的所有列车;节后:四川、重庆地区始发,终到北京、沪宁杭、广东地区的所有列车。

此外,该负责人介绍到,为最大限度方便旅客购买火车票,根据春运特点,分别在春节前和春节后选取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列车的长途区段进行候补购票服务试点。同时,铁路部门将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加开旅客列车、增开夜间动车等方式,提高运输能力,增加席位投入。

微信图片_20181225161045

微信图片_20181225161017_meitu_1

“候补购票”须这样刷脸认证 最多预订3张

记者打开12306界面进行查看,发现在12306网站注册的用户须在网上通过刷脸认证的方式,进行人证核验后,方可获得该项服务。市铁路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通过人证一致性核验的用户,及通过核验的铁路畅行常旅客用户,无需再办理核验。

同时,在市铁路局提供的相关资料中,记者总结了具体操作细节,如下:选择候补购票服务,每位用户可提交1个候补订单。1个候补订单中可添加到发站相同(可以是同城的不同车站)的2个相邻的乘车日期。每个乘车日期可添加2个不同“车次+席别”的组合需求,每个候补订单可预订3张车票。候补购票预付款按订单计算,每单预付款按该单的不同组合需求中票款最高的额度计算(卧铺按下铺票价计算)。用户购票成功结算票款时,预付款若超出实际票款的,系统将自动退回余额。候补购票服务不额外加收任何费用。

此外,候补订票时间要求如下:候补购票订单的提交、兑现时间与网站运营时间一致,为每日的6:00至23:00。开车时间在0:00-5:59的,候补终止时间不晚于开车前两天的19:00;开车时间在6:00-23:59的,候补终止时间不晚于开车前一天的19:00。在上述时间范围内,旅客可在提交候补订单时自主设定终止兑现时间,也可在提交候补订单后随时主动终止兑现。旅客主动终止或系统自动终止候补的,系统自动全额退还预付款。候补购票订单的提交、成功或终止,铁路部门均将通过短信、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向用户推送通知消息,存在行程冲突情况的,一并在消息中提醒旅客。

与其他抢票软件相比更安全 且不收取费用

一直以来,春运期间火车出行抢票都是令人头疼的事,因此滋生了黄牛的同时,也为许多抢票软件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由于春运的抢票的强需求,使得第三方软件推出的抢票工具爆火,而一些APP也开通了“预约”功能,即用户预约近两天发售的车票,提前付款,系统会自动刷票下单。此外,还有各类“加速套餐”、“极速抢票”。但由于春运火车票的一票难求以及部分黄牛扰乱市场,仍有不少用户表示使用了多款抢票工具,多交了很多钱,最终仍是没有抢到票。而此次12306的系统升级可阻止黄牛及恶意抢票软件对购票者的冲击。

那么此次12306推出的“候补购票”新功能与这些商业软件相比有何优势?就此问题市铁路局相关工作人员回答,“用户使用第三方代购网站与抢票软件时,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许多平台推出抢票软件的同时也并推出了有偿抢票服务,且存在不合理搭售等行为。”随着系统、服务器等技术的升级、资源的整合,12306的“候补购票”功能无论在购票速度、成功率还是安全性,都比市面上以同程艺龙为代表的抢票软件有明显优势。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