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塑全省区域经济版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如何加快构建?作为“主干”的成都下一步该如何提升引领辐射带动力?正在召开的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这些问题成为了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统筹”平原经济区发展 构建城市共建协同发展格局
在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健生看来,成都提出的探索构建“总部研发在成都、生产配套在市州”的协同发展关系有较大的意义,“这种新型合作关系,可促进‘干’与‘支’有序分工,大家扬长避短、各司其职,把劲往一个方向使,这样才能形成最大合力,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对于成都平原经济区,他认为,目前更需要关注产业发展的整体统筹,“虽然区域发展不协调,但城市间的产业发展却有同质化倾向。”对此,他建议,以成都为核心,探索8个城市的合作共建。统筹安排与协调成都平原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产业转移与产业再配置,统筹使用经济区内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补贴的新增财政资金,统筹规范有关法律法规。
陈健生认为,“统筹安排”还意味着,城市与城市之间过去那种竞争追赶发展的方式,要转变为地方合作协同发展的方式,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发展成本,实现地区企业或产业与区位条件的统一。如何帮助区域从竞争转为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是关键。陈健生建议,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要重点规划,例如在产业分工基础上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或产业链集中布局,实现外部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效应。
建议打造大项目、大工程、大平台 强化五大经济区发展法治保障
民建四川省委会指出,当前我省五大经济区之间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互动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对此,其以集体提案形式建议:通过创新制度、改革体制机制,为推动、实现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中,对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建议建立自成体系的产业发展机制,建立层次有序的城镇发展机制。对建设协调发展统筹机制,建议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对区域内一些明确不合理、不科学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进行协商,形成更有力的推进力;强化五大经济区发展法治保障,研究制定五大经济区发展相关地方法规和条例。
在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郝康理看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要见实效,需推动顶层设计落地落实。对此,他建议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各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同时,聚焦影响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性重大项目、跨区域重大工程和开放式重大平台等制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利益分享机制和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各市州积极性。
省政协常委、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建议,建立统筹协调发展管理机制、合作共赢利益共享机制和多元主体协商对话机制、搭建高级决策咨询平台,“建议由‘1+7’城市社科联发起,联合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专家委员,为地方党政首脑提供咨询服务,为区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本报记者 李霞
原标题:提升成都引领辐射带动力 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