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公园城市: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2019-02-27 07:11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QQ截图20190227071031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城市如何全面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发展新方向,指出了城市发展动力提升的新路径,标定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内涵,必将为全世界化解“城市病”,贡献出鲜明普世的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

公园城市是中国给世界提供城市建设发展的最新方案,成都率先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就是要努力打造并输出具有东方印记、具有普世意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中国范本”。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天府新区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公园城市的提出体现了我国推进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转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理念的升华,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内涵

2011年,中国城市常住人口与世界同步超过乡村,城市化率超过50%,人类社会发展从乡村主体步入城市时代。201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9.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但比发达国家仍然要低1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城市户籍市民化率,比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要低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有很大的外延扩张空间,而且有着巨大的内涵提升,也就是品质发展空间。2014年,中央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5年,在时隔37年之后,召开“第四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速度型城市建设转变成质量型城市建设。城市作为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火车头”,也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集中呈现的“城市病”爆发地。当前,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化率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超过80%,但是,这些地区生态空间短缺,生活空间有限,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甚至低于50%,基础设施落后,宜居层次有待大幅提升。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解决现有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区域发展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城市发展重在品质提升,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则需要外延扩张和品质提升并重。不论东部还是中西部,补齐民生方面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方面的短板,以及解决社会文明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均需要注重经济增长的生产空间、和谐宜居的生活空间、绿色品质的生态空间的“三生空间”统筹发展。

现代城市发展历经了英国工业革命之后2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城市病”凸显并采用工业化途径加以医治的历程。在过去,针对钢筋混凝土高楼林立、千城一面、雾霾笼罩、污水横流的城市,通常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策略,开展了诸如田园城市、山水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建设。尽管这些努力解决了部分城市“病灶”,但并没有消除城市“病根”。面向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协同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即生产要生态,生活亦生产,生态保障宜居宜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城市如何全面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发展新方向,指出了城市发展动力提升的新路径,标定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内涵,必将为全世界化解“城市病”,贡献出鲜明普世的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集中的承载地,必须是要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相交融的,具有文化内涵的。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显然,进入新时代,城镇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公园城市。其核心的理念归纳起来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公园城市的人民性。公园城市首先姓“公”,不是私家或者排他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城市建设要充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人民城市要为人民,要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第二,公园城市的生态性。顺应自然,与自然交融,城市融入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公园城市的现代性。公园城市是现代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高标准、高水平,更舒适。第四,公园城市的生产性。不同于传统景观属性的园林城市,公园城市必须内含融合的生态化产业。第五,公园城市的文化传承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质,是城市名片,也是公园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印记。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整体升华

公园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时提出的,说明成都已经具备建设公园城市的雏形和基础。成都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于一体,是公园功能跟各种城市建筑和功能结构,按高度和谐的比例形成一体的,既适合人居,又适合产业发展的、具备开放性的、三生空间交融一体的全新城市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升华。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中国城市整体性建设的新方向。各种美好城市建设的概念,多针对具体的“城市病”,以非常明确的指向,推进城市某方面品质提升。例如,成都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中,以“低碳”作为一个导向,为了实现这样的一个测度,城市的产业结构、建筑设计与节能标准,以及社会消费模式的选择等都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但是,低碳标准依然存在涵盖不了“低碳城市”的全部内容。同理,建设公园城市也要重视从整体性的、多维度的导向出发,即从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角度出发,全方位提升城市的综合品质,不只是重视某个单一的导向或标准,更要注重在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目标导向下,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同时,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中国城市多种空间融合发展、开放性发展的新方向。公园城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发展功能空间和公园功能空间的融合。过去的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均属于空间导向概念,以单一指标引导城市发展空间变革,从而往往形成城市与绿地空间的割裂和分离。公园城市是城市和绿地功能空间上的融合一体,公园功能空间和各种城市功能空间在结构比例上形成一体。公园城市是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园林的内涵具有排他属性,如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等,在空间上均具有封闭性特征。而城市里的公园,则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特征,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是开放式的。公园城市的多种空间融合发展、开放性发展特征意味着,公园城市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空间实现高度融合发展,并在空间融合发展过程中,努力探索形成城市多种空间高度和谐统一的全新比例关系。

从本质上看,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公”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相比花园城市等而言,公园城市的人民性更强,同时也更注重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转换。因此,成都要建设公园城市,它不仅仅是建设公园。成都属于最具有活力的特大城市之一,发展动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良好。进入新时代,成都已经成为中国新的增长与发展极。从经济发展的意义上讲,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并不只是指向“公园”,最后落脚点还是“城市”,而城市就是要发展,要产业,要创新,要有适宜人居的环境。

对策建议 以城市公园化和公园城市化的理念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发展概念之所以在成都提出,是因为成都有着公园城市的底蕴和雏形。公元792年,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即景落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绘出一幅古代公园城市的景致,鸟语柳翠天蓝水清,万里船来,经济繁荣。作为工业化的现代城市,成都现在已经有公园城市的雏形:杜甫草堂今犹在,青城山中幽依然。30年前府南河水臭,今日“翡翠项链”锦江美。

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的成型,经验就在城市公园化和公园城市化。城市公园化,首先,要有高度和谐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才能够把城市变成生态之城,打开全新的发展空间。其次,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产业、住宅等必须要形成符合城市公园化的要求,城市的道路交通、居民住宅等的建设都应该遵循不对环境造成大破坏,产业也应该减少污染排放,从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转变成低能耗、低污染生态化产业体系。再次,在加快推动城市公园化的过程中,要积极总结城市建设经验,进而推动公园城市化发展,以期能够给其他城市发展提供借鉴。第四,或许是最重要的,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在成都,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代表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地标俱在,因而要注重在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让天府文化走向世界,彰显出更亮眼的成都魅力。

最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需要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指标评价体系,以便于测度的指标对公园城市建设进行系统评价,同时也可以在其完善后,作为普世性范本对外推广。所以,成都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完善公园城市的系统性指标评价体系,这需要成都充分发挥科研力量、技术优势,在方法论上做相应的创新工作。

公园城市是中国给世界提供城市建设发展的最新方案,成都率先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就是要努力打造并输出具有东方印记、具有普世意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中国范本”。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

原标题:公园城市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