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打造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画好公园城市的点睛之笔

2019-02-27 07:13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世界上很多著名城市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比如伦敦与泰晤士河、纽约与哈德逊河、巴黎与塞纳河、东京与江户川、上海与黄浦江。成都的城市发展也是一部治水的历史。“天府美自古堰来”,为世人所熟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趋利避害,将成都平原塑造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进入新时代,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是成都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其科学内涵在于“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推动转型”成为探索城市价值重塑的新路径。在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中,河湖水系构成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关键要素,滨水公共空间更是集中体现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活价值的重要场所空间。成都在加强水环境治理基础上,应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天府特色”的定位进一步强化滨水公共空间营造,打造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画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点睛之笔。

认识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的五大基质

滨水公共空间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纵观世界上优秀的滨水公共空间开发案例,呈现出五大基本特质。需要准确认识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的基本特质。

一是良好的水域品质和生态环境。如清溪川复原工程堪称水环境治理的典范,是首尔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步骤;《纽约滨水区综合规划2020》把构建水道“蓝色网络”,“提高水质、恢复退化的自然滨水区”作为核心目标;《莱茵河2020计划》提出“水质需达到经过简单处理即可饮用、某些河段需达到可以游泳的标准”的要求。

二是合理的岸线利用与功能安排。岸线功能的适宜性是合理利用滨水岸线资源的首要原则。顺应后工业时代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型和城市消费空间的发展需求,世界主要城市的滨水岸线和腹地功能大多经历了从生产功能向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的转型,统筹兼顾了陆域和水域功能的耦合性。

三是丰富的开放空间与公共设施。确保滨水岸线的公共性是城市居民和游客共同享有这一开放空间的基本保证,多元便捷的公共设施体系则是良好的空间环境之外吸引城市居民和游客的另一重要因素,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是保证滨水公共空间可达性和步行适宜性的基础。2017年底,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沿线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滨水公共空间品质不断提升,为打造“一江一河”(黄浦江与苏州河)世界级滨水区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是优美的景观体系与岸线设计。滨水公共空间往往视线开敞,有利于营造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丰富景观层次。伦敦泰晤士河、香港维多利亚港两侧通过眺望点和视线走廊规划、建筑高度控制等措施,塑造了特色鲜明的天际轮廓。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城市通过对传统城市色彩的延续和修复、东京等亚洲城市通过色彩规划和法规管控,都强调了对于滨水地区等重要公共空间的整体色彩控制。滨水公共空间承载了城市居民和游客大量的游憩行为,需要人性化的岸线设计,呈现不同的景观格局和亲水体验性。

五是多元的历史风貌与人文特质。在滨水公共空间构建多元文化场景和特色文化载体,成为历史文化遗存挖掘与活化利用、新文化要素发展创新的重要抓手。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城中之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各种名人典故、妙趣传说与山水美景相映衬,成为城市的精华所在;对标国际文化大都市水准,上海徐汇滨江、苏州金鸡湖等则是注重现代文化艺术功能塑造,成为独具文化艺术品位和气质的滨水区域。

三大着力点画好公园城市的点睛之笔

一是着力水系治理,重塑河湖水系生态保育调节功能。近现代以来,成都平原水系在提升灌溉能力、适应城市建设需求的同时,水系数量大幅减少,形态变得方正规整,河湖水系的生态、防洪和景观等功能急剧衰退。公园城市首先应是一个水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以创新理念推进水系综合治理应成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一,优化生态本底,统筹水系与绿地等蓝绿空间,保护和恢复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海绵体”,维持较高的生态空间比例和水面率;其二,截污清淤、改善水质,减少不透水地面、改造驳岸、提升径流。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改善地区生态、调整局地气候,告别下雨“看海模式”,重现水润天府的河湖景色,满足市民亲水需求。

二是着力整体统筹,分区分段分类营造滨水公共空间。公园城市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将滨水公共空间塑造与公园城市相结合,需要在两个层面做好统筹。其一,要在全域层面统筹滨水公共空间与公园城市的三生空间,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基于不同区位合理制定都市空间与郊野空间的滨水区域发展路径。其二,要在都市空间结合河湖水系的流域条件、腹地功能、形态和尺度等差异化特点,统筹滨水公共空间在不同区段的功能设施布局、公共交通组织与特色风貌塑造等。如滨河沿线与滨湖沿线在跨河交通与环湖交通组织方面存在差异;大尺度滨水地区如锦江两岸、兴隆湖地区等更多集聚区域高能级核心功能,更加彰显公园城市的经济、人文和美学价值,中小尺度滨水地区更多与城市生活相融合,为公众创造就近的休闲游憩空间,更加彰显公园城市的生活价值。

三是着力特色塑造,构筑高品质的景观文化活动体系。其一,要塑造特色景观,基于水生态重塑,构筑蓝绿基底,再现成都平原“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原风景;结合人气旺景致美的重点区段,打造重要景观节点,形成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的标志性景观。其二,要彰显特色文化,注重对不同河湖水系及不同区段历史文化特征的挖掘和提炼,植入现代文化艺术功能,构建滨水地区高密度多层级的文化设施网络,通过多元文化场景、文化载体和文化事件提升整体文化氛围。最后,要组织特色活动,以河湖岸线为活动主轴,引入丰富的水上和陆上游憩、节庆等活动,积聚人气提升活力。以高品质的滨水公共空间为引领,将有利于推动公共空间建设向腹地延伸,逐步形成公园城市更系统、更完整、更丰富的公共空间和生态体系。

(程鹏,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邓智团,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原标题:打造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画好公园城市的点睛之笔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