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金堂县金龙镇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了。一群学生正在春游,蓝天下,孩子们穿过金色的花田,穿过青瓦白墙的村庄,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金龙镇综合办主任王成正开着车去村上协调工作。突然,他一个急刹停了下来,让同行的工作人员几乎撞到了头。只见他下车穿过公路走到对面的沟边,捡起了一个饮料盒——这是刚刚春游的学生不小心落下的。“习惯了,见不得一点垃圾,”他笑着告诉记者,“不夸张地说,咱们镇的人都这样,所以在我们的公路上,你很难看到垃圾!”
王成的底气来源于他对群众的了解——作为我市最偏远的丘区乡镇之一,金龙镇发展相对落后,基础相对薄弱,但正是在镇、村和群众的共建共管共享下,2018年该镇省级卫生村创建率却达到100%,并通过国家级卫生镇的验收。
自己动手
挖出“生态降解坑”
午饭后,谢杨坝村2组村民蔡聪把垃圾桶提出来,挑出各种菜秆、剩饭、落叶等,倒进家后的土坑,顺手抄起铁铲用土盖了一下,才将其他垃圾提到村口的垃圾桶里倒掉。“这样垃圾就少多了,还可以变成上好的有机肥,专家们说的可回收、可降解就这个意思!”他指着土坑笑着说。
这个小小的土坑,是村民蔡维广和肖洪民周边几户人共用的“生态降解坑”,大家动手挖个坑填点土,便能解决城里人都头疼的垃圾分类问题,金龙镇村民自创的“土办法”却隐藏着垃圾分类的“大智慧”,解决了村庄环境的“大问题”。
“环境不是用来绷面子的,而是要让大家在好环境中更好地生活。”据金龙镇党委书记邱子成介绍,金龙镇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乡镇,既没有雄厚的财力,也没有专业的社会化组织,很多村民根本不懂什么叫“可回收物”,什么叫“可降解”。但是,广大农村需要肥料,村民们曾经也有自己动手做农家肥的传统,于是镇上通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以三四户人为一个单位,因地制宜制作“生态降解坑”,并由老人们带头教年轻人做堆肥,重拾农村可循环资源生态系统。“这下我明白了,凡是可以做堆肥的就是可回收物”,年轻村民肖伟兴奋地说,“我本来就想把家里的柑橘改成有机生态种植,这下有机肥有了,环境也好了,今后我要朝高端种植发展!”
记者看到,为了引导村民对自家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镇上制定了《农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指南》,由村、组干部带领群众挖掘生态降解坑2100个,引导农户将厨余垃圾放入生态降解坑进行生态堆肥并就地还田。同时,镇上还将传统的“收荒匠”引进村上建立资源回收站,定时定点上门收购易拉罐、纸箱、牙膏皮、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剩余的有害垃圾则放入村(社区)设置的有害垃圾收集点。据悉,通过这些有效的“土办法”,目前金龙镇垃圾外运量已减少50%;采取堆沤还田、食用菌基料等方式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7%以上,并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有效解决了“垃圾山”“死角垃圾”“垃圾围村”等严重影响农村环境的问题。
腾出土地
免费花种领回家
趁着难得的阳光,金龙镇谢杨坝村2组村民蔡新周赶紧招呼着老伴来到门口——上周他们刚刚做好这个小花园,并撒下了花籽,“看样子下个月就能开花了!”老两口翻开薄膜一边查看花儿的长势,一边商量着通知城里的哥哥,“告诉他们这里更漂亮了,让他们一家来住几天!”
蔡新周的哥哥在成都市武侯区工作,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的他,每到节假日就想把孩子带回来看看大自然。可每次回到老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尴尬——楼房里没有厕所,只能到猪圈里的旱厕“解决”;房屋外的路上一下雨便全是泥;露天的旱厕夏天会招很多蚊子……习惯了城市的一家人提了各种各样的意见,蔡新周总是默默地听着,没事的时候也去城里转转,琢磨怎么改造得更好。
听说镇上给出补贴进行改厕,蔡新周第一个报了名,记者来到他家的时候,他正和工人一道将刚砌好的三格式化粪池抹上水泥,盖上盖子。“我们不是直接发放补贴,而是以奖代补的方式,先出台改造标准,包括化粪池必须改成可过滤的三格式、厕所必须是水冲式马桶或蹲位、还必须贴上瓷砖等,村民也不用打申请,改造好通知村干部验收,合格便可发放1400元补贴款”,王成告诉记者,“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村民自主改造的积极性。”
蔡新周的小花园也是同样的模式。花园所在的位置,十几天前还是他家的院子,听说只要把土地平出来,就可以免费领花种,蔡新周专门把院墙往后面退了几米,腾出了大约20平方米的土地,还用砖和石子精心地做了个花台。“看,这都是村上发的,有波斯菊、格桑花、金盏菊,可以开大半年呢!”
“我们的计划是将村里所有能种花的地方都撒上花籽草籽,成为四季花开的村庄,但是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居民没有主动性,政府发挥的空间有限,也没有人维护,所以我们要让大家自己来干。”王成带记者到村里转了一圈,果然,鱼塘的围栏退后了几十厘米,全部种上了鲜花;果园的铁丝网也重新安装了,腾出来一个小景观;以前堆杂物的木棚没有了,变成了一个可以跳舞的小广场……
在群众的参与下,全镇上下环境整治热情高涨,全面开展村庄环境大整治、农村垃圾分类大处置、农业面源污染大控制、违规建筑大管制、生态环境大建设“五大行动”,目前已评出“三亮街道”2条,四美店铺4家,五好邻居5家,六好院落35个;拆除影响风貌的圈舍100余处,拆除无人居住的破旧农房2000多间,近3万平方米;在主要道路沿线、河流两岸、场镇街区、驻镇单位、农业园区及村委会聚居点种植鲜花600余亩,景观树木8000余株,播撒花种500余公斤,下一步还将启动淮金大道沿线和资水河沿岸绿化美化工程,谢杨坝村、河源村农业公园建设及骑龙长湖农业综合体景观改造工程;新建农村聚居点“微污站”11座;计划2019年完成户厕改造2000户以上,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本报记者 陈泳 李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