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九一家亲•我的援藏随笔:一个邛崃“老兵”的高原情结

2019-04-19 20:03  来源: 红星新闻网  

一转眼,到九寨沟援藏驻村已快九个月了。记得当初我决定去高原援藏时,亲戚、朋友和同事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藏区条件那么苦,你还去那里干什么啊?”每一次我都只微微一笑,不作回答,因为在我心里珍藏着一份特殊的高原情结。

援藏

九寨沟县玉瓦乡玉瓦寨村驻村工作队员 任卫东  图左一

我曾经是一名“大学生兵”。自己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心中一直向往那一抹国防绿。2000年7月地方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军营,穿上了军装,在邛崃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从此,我便有了与雪域高原结缘的机会。在部队期间,因野外驻训演习,我随队先后去过高原藏区的阿坝州红原县、甘孜州色达县。虽说每次仅有3个月时间,但那美丽圣洁的高原风光和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难忘。

2006年随部队赴红原驻训——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走进雪域高原。7月正是酷热难耐的季节,部队全员全装出发,连续三天摩托化行军,经都汶理(都江堰、汶川、理县)、翻鹧鸪山、过刷经寺、到月亮湾,最后抵达驻训地红原县龙日坝大草原。

红原县,是周总理亲自命名的小县,意为:红军走过的草原。我们熟知的《金色的鱼钩》和《七根火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初到红原,那一尘不染的蓝天、广袤无垠的草原、白雪皑皑的雪山、漫山遍野的牛羊,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据说我们熟知的《金色的鱼钩》和《七根火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着实令人神往。这一切,不由得让人淡忘了连日行军的艰辛疲劳和军营生活的枯燥乏味,大家都很兴奋和好奇。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体会了高原藏区的“冰火两重天”,白天是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晚上却是接近零度的低温。再加上高强度训练,缺氧、头痛、胸闷、呼吸困难……一系列高原反应接踵而至,那种爱恨交织的心情,真的是让人几多欢喜几多愁。

2013年,脱下军装的我转业回到地方,被安排到邛崃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一晃6年过去了,但雪域高原始终是我抹不去的回忆。2018年7月,怀揣对高原藏区那份美好回忆,带着组织的期望和领导的信任,我告别了妻儿父母,毅然踏上援藏征程,来到九寨沟县玉瓦乡玉瓦寨村,开始了我为期2年高原援藏驻村生活。

牛羊成群、蓝天白云、山高路远......不同的地方,同样的高原。在高原驻训时,我体会过高原生活环境的艰苦。来到九寨沟玉瓦乡玉瓦寨村这一远离县城的边远贫困村以来,自己把九寨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以脱贫为己任,通过全覆盖走村串户,开展农民夜校学习,宣讲党的各项扶贫政策,为民办事解惑答疑和实地推进扶贫项目,我亲身经历、全程见证并直接参与九寨沟县脱贫摘帽这场硬仗。

在雪域高原援藏驻村不仅生活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任务更是艰巨,这对于有过高原驻训经历的一名老兵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最放不下的是远离父母妻儿的思念牵挂之苦。家中岳父岳母年岁已大,大儿子马上面临小升初考试,小儿子正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因工作原因我又不能经常回家,所有的事情都压在爱人一个人身上,对家庭的一种亏欠感时常萦绕在心中。正是有了亲人的默默付出、大力支持,我才能够扎根九寨、安心驻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艰辛付出的同时 ,我也结下了满满的藏汉情谊。当善良淳朴的藏族同胞把一条条金黄色的哈达挂在我脖子上时,热情接待我到家中喝酥油茶青稞酒时,围着篝火教我跳起欢快的藏族锅庄时,我心里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九个月来,从初来乍到的陌生到与藏族村民的熟识,自己早已融入为玉瓦寨村的一员。“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怕风雨兼程”,在余下的援藏驻村工作期间,我将继续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担负起一名扶贫干部的时代使命,履行好一名援藏干部的应尽责任,续写好“邛九情缘”的崭新篇章。

编辑:孙仲秋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