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4月23日讯 2019年第一季度,成都金融业迎来了“开门红”。记者今日从成都市金融局获悉,今年前三月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3.95、3.43万亿,分别增长6.7%、13%,分列全国主要城市第6位、第7位。
市金融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整体来看,一季度成都金融扎实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各项工作,加快构建成都金融业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影响力和辐射力,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开门红”,有效支持了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大金融业务稳定增长
金融机构加速涌入成都
2019年一季度成都市金融业回升势头强劲。截至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95万亿,同比增长6.7%,比年初增加1736亿元、同比多增453亿元;贷款余额3.43万亿,同比增长13%,比年初增加1424亿元、同比多增408亿元;保费收入389.62亿元,同比增长17.3%。证券交易额2.37万亿元,增长21%,直接融资551.37亿元,增长27%。
值得一提的是,1-3月全市新增上市公司6家(A股3家,港股2家,迁入1家),累计突破10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8家,新增天府股交中心挂牌51家,证券交易额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4.7%,直接融资551.37亿元,同比增长27%。此外,一季度我市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前三月我市新备案成都万创华瑞、四川华西2家自贸区商业保理公司,新增证券公司分支机构8家,首支公募基金九泰基金成功迁入锦江区,弥补了我市公募基金牌照的空白,新增注册私募基金26支。
全力推进科创板上市
“成股”总数破百
资本市场是一季度成都金融的重要亮点。今年3月22日,成都企业天味食品获得A股上市批文,并于近日顺利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至此,上市公司总数累计突破100家。
同时,企业直接融资水平显著提升,成都企业在沪深交易所首发融资9.12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61.23亿元;各类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实现债券融资158.5亿元;沪深交易所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股票融资20.02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达302.5亿元。
科创板渐行渐近,成都也全力推进企业把握科创板上市机遇。我市已初步构建了10家“科创板种子企业”、30家“科创板重点企业”和100家左右“科创板基础培育企业”的金字塔形三级企业资源库,首家科创板申报川企苑东生物已获得上交所正式受理。
围绕成都高质量发展
金融服务经济水平提升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季度成都金融服务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人行成都分行营业部积极加强对外合作,与多个政府部门和区县先后签订合作备忘录、打“组合拳”,着力加强金融政策与地方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协同配合,支持大健康金融、航空金融、绿色金融等区域特色金融和重点产业发展,为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截至3月末,成都市制造业贷款稳中有升,余额达2167亿元,同比增长0.7%。新兴服务业贷款实现较快增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贷款合计330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2.6个百分点。同时,信贷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839亿元,主要投向重点建设项目。
此外,我市还加大分类施策推进政银企产融对接,为满足国企降杠杆和直接融资需求;针对重点项目,举办 “成都市重点项目融资促进会”,15个重点项目签订融资意向协议,总意向金额1514.95亿元。
创新金融政策供给
优化国际化金融营商环境
围绕市委、市政府“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主题,一季度我市出台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4个配套文件。成都金融业加快建设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据悉,为持续精准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一季度我市出台《关于推广交子金融“5+2”平台构建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构建五大金融服务平台和两个金融保障平台,推动了我市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出台《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化开放引领,面向“一带一路”,深化成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抢抓金融科技风口,促进金融科技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出台《关于支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秉承对技术与资金进行风险隔离的原则,创新提出了国内首个金融科技企业认定标准;引进培养各类金融高端人才,出台《成都市引进培育交子金融人才实施办法》,扩大高层次金融人才供给。
此外,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一季度全市共有4053户非金融企业进行了跨境人民币交易,较2018年末增加178户。一季度共有35家银行191个分支机构办理了跨境人民币业务。一季度成都市人民币跨境收付额达374.95亿元,同比增幅为1.55倍。成都全市与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人民币收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