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一棵树的选择都要深思熟虑

红星新闻网 2019-05-14 08:05

天府国际机场沙盘模型

天府国际机场沙盘模型

从“机场思维”到“新城观念”

车辆穿梭,机器隆隆,入夜后的天府国际机场依旧灯火通明。航站区施工围挡的灯带勾画出天府国际机场的大致区域,从空中俯瞰,林立的塔吊之间,“神鸟”外形的航站楼轮廓已清晰可辨。

鸟瞰建设中的天府国际机场

鸟瞰建设中的天府国际机场

看着眼前的变化,魏鸿感慨良多。两年前,成都成立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指挥部,作为其中的一员,魏鸿承担着为新机场建设协调服务的工作。两年后,同样的办公地点换上了“成都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这时的魏鸿,成了东部新城办规划建设处的一员。

从新机场折返,沿快速路一路向前,蓝色围挡一片连着一片,运输车辆一辆接着一辆,繁忙的景象讲述着这里正在发生的变化。目之所及,是成都即将崛起的“理想城市”。

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这是成都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因为这片区域,成都不仅从根本上跳出了“大城市病”的困扰,更是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承载空间。

这里是成都“东进”的一个缩影图,同样也是“魏鸿们”“东进”时间里的缩影图。

从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指挥部到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对魏鸿来讲不单单是变了个名称,观念和思路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压力不小”。

以前需要考虑的仅仅是新机场的建设工作,而现在摆在眼前的是整个“未来之城”的建设。面对这样的转变,魏鸿感受到的是真真切切的挑战。

经过两年的积累和准备,龙泉山东侧的“三城”已具备发展的基础,但离建设的终极目标仍有差距。基于此,东部新城办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合力提升竞争力。

“以前在指挥部,看到的只是‘东进’的局部,不会全局性、系统性地去思考东部新城的发展,而现在必须要与新城形成‘战略联盟’,站在全域的角度,才能更加长远考量‘未来之城’的发展。”魏鸿说,为此只能逼迫自己成长,不仅要有大格局和眼界,更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东进”战略的实施,让成都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城市格局发生千年之变  本报资料图片

“东进”战略的实施,让成都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城市格局发生千年之变 

对此,他的同事李坤也感同身受。李坤举例说,仅就修路来讲,可能以前只会考虑道路与机场的关系,现在却要更长远去思考道路与新城的关系,现在的基础设施布局能带来哪些产业,引进哪些服务等等。“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不可能履行好全新的职责和使命,无法推动创新。”

这样的“焦虑感”推动着这个“年轻”的团队开始不间断地学习。今年3月2日,首期“东进大讲堂”邀请“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的设计团队为东部区域的管理者、建设者授课,主题是对标新加坡,以全球视野、国际眼光规划建设东部新城。一个月后,4月27日,第二期“东进大讲堂”主题就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进行培训。而后,还举办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专业培训,其目的便是通过定期培训,尽快补齐自身“短板”,适应全新的工作内容。

从“点”的考量到“面”的统筹

对魏鸿来说,知识的更新,格局和眼界拓宽仅是第一步。“东进”带来的更多改变正在每日繁杂具体的工作中发生。

“大到一个片区,小到一棵树的选择,都会经过深思熟虑。”魏鸿说,“东进”区域里每一处规划和建设,都不能仅当作一个“点”、一个项目去孤立地看待,而是“面”上的统筹考虑。而这种考虑,由他所在处室牵头的规划工作便是最生动的诠释。

“规划就是线条+色彩,线条就是框架,色彩是功能。而背后则需要大量的技术手段,大量的调研。”他回忆起了两年前的一次道路选线。“当时在考虑修建一条贯穿整个东部新城的南北向快速路通道,把3个新城联系起来。”魏鸿说,根据原来的道路,从北边到南边最快也需要两个小时,且道路狭窄,而如果快速通道建起,不到一个小时便可以跑完全程。为了考察这样一条路,魏鸿和同事沿着沱江反反复复跑了几天,相应区域要经过多少村道、多少良田,他都烂熟于心。“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怎么建这条路,更多还要考虑这条路能与各新城产生怎样的联系。”魏鸿说,去年,这条快速通道已经动工,很快将形成通车能力。

在规划中,像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魏鸿介绍,如今,在借鉴雄安新区、北京通州副中心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东部新城“1+4+11”的规划体系。即科学提升东部新城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加快东部新城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详细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4类分区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梳理完善包括技术导则类、交通物流类等11类重点专项规划。

从“无”到“有”的生长

从人到城,更多的“变化”正在发生。

走出东部新城办,极目远眺,是正在拔地而起的一个个项目,是成都正在茁壮成长的“理想城市”。两年来,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在这里落地实施,为“东进”区域加快发展储备了动能。

根据东部新城办提供的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东进”区域已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15个,协议投资额达3860.3亿元;包括吉利BMA乘用车、铭泰方程时空港、中国电信西部创新基地、中科院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研究院等59个项目相继开工,总投资851.4亿元。

目前,“东进”一批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区总体规划等已经编制完成,包括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产业招商目录和引导政策。而位于“东进”核心区域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同样进展顺利。未来,这里将出现一座“空铁枢纽城市”,不仅承载着成都高效联通世界的期望,更是引领成都乃至四川开放发展的新动力源。

原标题:千年之变 “东进”:一棵树的选择都要深思熟虑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编辑:孙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