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敬(右)在一线了解项目进展
周六,一觉睡到自然醒的吴孝敬感觉紧张疲惫的身体终于得到舒缓。午饭小憩后,他便来到办公室,泡上一杯茶,理理思路,或改改材料,这个周末才算过得踏实了。
主动给自己加班,并不是出于矫情。东部组群是金堂乡村振兴的示范区,今年又是东部组群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关键一年。3月中旬,刚来金堂县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上任时,吴孝敬就琢磨着,乡村振兴到底要怎么整?然后要怎么借力?接任新岗位,他深感压力很大,但干劲更大。
用调研理清发展思路
这一个多月以来,吴孝敬和他的同事们,按照县委的要求,跑遍了东部组群的8个乡镇,他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这些区域的项目情况和农民想法做一个摸底调查。“东部组群是金堂建设乡村振兴的示范区,有超过10万人在外务工经商,拥有全国第一个回乡创业园和最大的打工群体,这些人思路开阔、敢闯敢想、回乡创业意愿强烈,是东部组群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最大本底和最强优势。”吴孝敬道明了他做这个调查的初衷。
吴孝敬告诉记者,他们联合乡镇共对4.6万户农民的需求和是否有意愿回乡创业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还坚持到各乡镇一个一个地核项目,搞清楚项目的推进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弄明白各乡镇的需求。“目前,已经形成15页的《东部区域三农现状大调查》报告,并呈报了县委。”
“只有把情况摸清楚了,才便于下一步决策。”经过进一步做深入分析研究,金堂县东部乡村振兴示范区正在布局主导产业,打造中国菌乡融合发展功能区的思路已经很明确,这个属于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然后还要建油橄榄标准化种植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未来打算走旅游发展道路……然后农民围绕产业做基础产品,大家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思路清晰了,接着是一连串的事情需要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都需要花很大功夫,加之如何向市场、社会借力,走新型乡村振兴之路,这也是一个大的挑战。“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每周都会主动给自己加点班。”吴孝敬笑谈道。
让农民实实在在获利
“王哥,下午争取去一下,一点钟左右出发吧,要等我一下,我这边还在研究菌乡产业功能区的规划!”正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孝敬连续几个电话进来。这几天,他都在集中精力研究功能区的规划,当天下午还要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
对于菌乡产业功能区的打造,吴孝敬也在思考如何引进业主?如何让农民全身心融入进来?“现在,我们初步形成了农民主要负责原材料的种植,公司主要做加工研发、品牌营销的分工思路,同时还会建立标准化的实践基地,请专人为农民讲授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并让农民实践操作,切实掌握种植技术。”吴孝敬自豪地说,好在他们有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未来要走高端路线,争取做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食用菌总部经济。“我们这里有接近600亩地已经开始征地拆迁了,未来主要用作食用菌产研院、科创中心、菌种场、工厂化栽培。”
在产业发展中,除了善于借力,吴孝敬还特别重视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老百姓实实在在获利。这个是吴孝敬的长处,之前任金堂县农林局副局长时,他就善于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改革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建设油橄榄标准化种植园,是和金堂本地的企业金美集团合作,和农民共同打造“你出地、我建园、收益成果共分享”的油橄榄种植园。“我们现在40多个山头,今后打算发展3500亩,现阶段打算种植1000亩,公司建标准化的油橄榄种植园,农民出土地直接入股,第四年就可以拿分红了。”吴孝敬向记者分析道,农民群众的分红目前算下来占12%左右。
吴孝敬高兴地说,把机制给农民们讲清楚了,大家都很愿意加入。“山上的一些地本来种农作物产出就不高,但是很适合油橄榄生长,也算是合理利用。协议里以种植投产的橄榄树和公司投入的基础设施作为担保,农民也不必担心公司以后会反悔。”吴孝敬说,他们还从高校请了专家、从其他地方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指导,努力实现油橄榄种植本土化。
本报记者 王丹 文/图
原标题:接任新岗位 压力很大 干劲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