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11月23日,88岁的中国现代诗人流沙河乘着理想之马,去往了另一个世界,留下一只蟋蟀,在人们的记忆里唱歌。
写下《理想》《就是那一只蟋蟀》等经典作品,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流沙河的诗歌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当获知流沙河去世,成都市图书馆馆长肖平言语哽咽,动情回忆了这位大家在成都图书馆的点点滴滴。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流沙河除了在家研究古文、汉字,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成都图书馆,给市民做文化讲座。从2009年到今年5月,他平均每月开一次讲座,内容从老成都故事、《庄子》再到诗词歌赋。据统计,近十年,他在成都图书馆共开讲了近120次文化讲座,仅线下到场来听的观众就达6万余人。流沙河曾说,他希望能把自己热爱的传统文化多传播一些,让大家的生活多一些诗意。
图据成都图书馆
提前三天备课 梳理重点打成讲义发给听众
肖平回忆,2009年以前,流沙河开了一些讲座,主要是给读者讲老成都的故事,讲座时间不固定,内容也不系统。当时很多读者已经开始不满足这种零散式讲座。肖平就和流沙河商量,以后能否开展长期性的、系统性的文化公益讲座。讲什么呢?两人决定讲《庄子》。“《庄子》这部经典对于流沙河影响很深。流沙河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自己在人生艰难的时候,常一边往锅炉添煤,一手捧着《庄子》阅读。也正是这本书,让他以后无论经历怎么样的困难,都保持着开朗豁达的状态。”
流沙河对庄子颇有研究,上世纪90年代写作出版的《庄子现代版》,多次加印,一直畅销。从2009年开始,流沙河定时开讲《闲吹庄子》系列讲座,他花了一年时间,给读者讲了12期庄子。讲解的内容,是《庄子》中最核心也最晦涩难懂的《内篇》。每次开讲前,流沙河至少要花3天时间来详细备课,挑出重点讲解内容,工工整整地按原文抄下来,提前交给成都图书馆复印好,在讲座时发给每一位来听讲的人。流沙河把这样的备课比喻成女人梳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梳出一个虱子出来。”而这个“虱子”就是他需要研究和攻克的知识盲点。
这一讲,也让流沙河自身收获颇多。“虽然我一直研究《庄子》,写过书,但写作跟讲座还是不一样的。古人说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要去教别人了,才晓得中间还有那样多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的困惑。”流沙河曾说,这也让他觉得做讲座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方面我热爱庄子,能够讲授、推广庄子思想,另一方面也让自己再一次深入钻研庄子,得到很多新的东西。”
用成都话讲课 他的诙谐和博学很圈粉
庄子系列,听众反响热烈,几乎场场满座。肖平又邀请流沙河讲唐诗,流沙河主动提出:“既然要讲诗歌,那就要从诗歌源头讲起。”就这样,从2011年5月28日,流沙河开始在成都图书馆进行“中国诗歌通讲”系列讲座,从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讲起,挑选其中有诗歌趣味的、短小浅显的81首进行讲解,然后再到汉魏六朝、唐诗、宋词,讲座一直到2019年5月才停止,“他不能吹空调,去年夏天就因为吹了空调回去就感冒发烧引起肺炎。所以今年我们商量等过了夏天,他再来开讲。”
而这期间,更是不少读者来电关心流沙河先生的情况,“他们都很盼望流沙河能早日康复再回来讲课。”
肖平提到,流沙河讲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授课内容深入浅出,“他用地道的成都话讲课,中间会穿插很有有趣的分析,不时会冒出几句英语。”在所有学者里,流沙河的讲座实录是最好整理的,“层次逻辑清晰,语言干净利落诙谐,整场下来的实录就是一篇已经写好的文章。”同时,流沙河对天文学也有很深的研究。这些也被运用到他的讲座中。例如讲到唐诗《月夜》里“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北斗星和南斗星是什么样子、在地球哪个方位等等,流沙河都讲得清清楚楚,还能顺口背出二十八星宿表。
川报观察记者 郝飞 摄
“萤萤之火 怎能照亮大千世界”
为了听流沙河老师的讲座,有不少读者专程从外地打飞机过来追“星”。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母亲拿着一本书,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流沙河面前,希望他在书页写上“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语。流沙河想了想,认真地写下“好好玩”。他解释,好好玩才是孩子现阶段最重要事。学习或者兴趣爱好,应该是在家人的引导下,孩子潜移默化对这个世界好奇,在知识欲的驱动下自然发生的。还有一次,一位读者当场告白流沙河,说看了一辈子流沙河的书,想拜他为师。流沙河回答:“莹莹之火,怎能照亮大千。”
除了对中文有研究,流沙河还潜心学习了英语。一次一位报社记者穿着印有网球英语单词的体恤来采访流沙河,流沙河还饶有兴致问他是不是喜欢打网球,“这让那位记者吃惊不已。”
肖平还曾在流沙河的住所发现全英语的科幻小说,“流沙河老先生告诉我,他自己闲来没事会翻来看看。”
学到老活到老,这么多年,流沙河坚持每天阅读书报,无一日落下,他一直强调自己不过是一个读书人。而这样一位大家,他家中的藏书只有两柜子书,不超过5000本。他常说书不在多而在读透读精。
肖平还提到,这么多年来,流沙河只看一档节目——《今日说法》,他曾给肖平解释其中缘由,“就是想看看当今社会和人的真实生活境况。”
有一年,肖平陪流沙河回到他曾就读的中学参加校庆。走到教学楼二楼,流沙河突然指着窗外对面的一条街,说着他上学时街上住户的情况,“他甚至清楚记得自己上学时,那户人家对联的内容。当时他已经70多岁的高龄,还能把自己10多岁的事记得这么清楚。在我见过的人中,论记忆力,他排第一。”川报观察记者 肖姗姗 边钰
原标题:10年120场讲座 成都图书馆的听众还等流沙河回来再话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