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未来之城” 成都东部新区蓄势腾飞
——写在2020年市两会开幕之际(三)
成都日报 2020-05-13 07:13
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挂牌。
当天,总投资2385.03亿元的51个项目集中开工,打响“开门红”。
短短一周时间,从批复到挂牌再到总体方案和空间规划出炉,在成都龙泉山以东,管理范围920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成都东部新区强劲起步。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引领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成都东部新区,由“东进”而来。
2017年4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城市经济地理,让城市发展获得更广阔空间和更持久动力。其中,学习借鉴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经验,实施“东进”战略,跨过龙泉山向东发展,更是开启“千年之变”,推动城市格局从“两山夹一城”走向“一山连两翼”,开辟成都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
系统、全局、前瞻而特色鲜明的布局,一旦高起点起步,三年时间就如同按下“快进键”。从“东进”到成都东部新区,一个被赋能全新定位、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正在加快成势。
三年磨一剑
用耐心谋一个美好未来
由联合国人居署发起编著的《城市规划——写给城市领导者》一书中有这样的推断——到2050年,发达国家可能需要将现有的城市空间翻倍,以容纳预期的人口数量;而发展中国家,需要使他们的城市空间扩张300%以上。
如何扩张?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改变“单中心”局面,构建“双中心”乃至“多中心”体系,一直都是最好的选择。在论证雄安新区选址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特别指出,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基本都用“跳出去”建新城的办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
2017年,成都实际服务人口已超过2000万,城市空间扩张已成必然。这一次,成都选择了“主动”——城市“东进”。
作为最新一轮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和成都东部新区整体方案的参与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著名城市规划专家李晓江参与了成都东部新区规划的全过程。关于成都“东进”,他如此评价——新一轮城市发展中,成都是“最自觉的”,自觉学习北京治理“大城市病”,自觉优化调整。
然而在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
李晓江也认为,成都是给自己找了个“难题”。但话锋即转——这个“难题”是成都的长远利益所在。成都跨过龙泉山向东发展,不仅是为了扩张,也是为了西部的保护、中部的优化,“是认识到了自己的资源价值和发展取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方针。”面对质疑,李晓江坦言,当然,这么大的战略调整,不是“变戏法”,不是“厨子做饭”,需要有历史耐心,“统一认识就需要一个过程。”
当年5月,和李晓江团队一起,“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团队等多支参与过雄安新区规划的团队开赴成都,为“东进”把脉。
从那时起,总体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一一展开编制。时任市规划局局长张瑛回忆,几个月时间,规划团队把雄安新区、浦东新区、前海新区“跑了个遍”。
质疑声随着蓝图的逐渐清晰和新城的日益可见而消失。
一年后,2018年 “东进”战略总体规划开始征求公众意见。“东进”该怎么进得到解答——秉持“人城产”的营城逻辑,按人口规模确定新城内的公共配套、公共服务、用地规模,以人口的规模和城市的发展分步分批建设。
两年后,2019年,“东进”加快整体成势。年初,成都设立市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年中,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意见》,提出将东部新城打造成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枢纽,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
三年后,2020年,1—3月“东进”区域累计完成投资295.30亿元。4月东部新区成立,从全面规划转入全面建设新阶段。
一组数据可以论证成都东部新区的起点之高。省发改委批复的《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先后组织96名院士、国际大师及知名专家,领衔100余支专业团队、3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5轮城市规划优化提升工作,最终画定了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蓝图。
这份《方案》集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顶级智慧、先进经验。它是作为城市探索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要战略,是为成都谋未来的“大手笔”,其有别于传统新区的规划理念。
按照“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的思路,三年布局蓄势,从“东进”到东部新区,在龙泉山以东的广袤土地上,正在书写城市新的时代篇章。
国家战略赋能
成都东部新区将成为
链接成渝地区新的互动点
一张关于成渝相向发展的连线图在网上流传已久。
成渝双城以椭圆连线形成“双核”加中间区域之版图状。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都“单核”的最前沿。再细看,更会惊奇地发现——成都东部新区恰好位于成渝发展主轴和成德眉资连接地带的核心区域。
在省发改委批复的总体方案中,在明确成都东部新区的重要意义时,排在首位的也正是“有利于推动成都重庆相向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
刚刚闭幕的省两会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东部新区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言语间透露的都是信心。省人大代表、资阳市委书记廖仁松说,“资阳要加快构建与东部新区联动发展的格局。”廖仁松透露,资阳代表团向大会秘书处上报了一件全团建议,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将资阳部分区域作为成都东部新区协同区一体规划、统筹建设,联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信心的背后,是各方认识正逐步统一,发展方向目标日渐清晰。作为四川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性工程,成都东部新区建设从酝酿谋划、战略研究、勘探规划、统筹提升、片区设计历时近3年。
其实自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后,成渝城市群的“战斗力”与日俱增,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外界普遍看好其早日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也是从那时起,“成都向东,重庆向西”逐渐成为各方共识。
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成都东部新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在国家发改委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成都东部新区将成为链接成渝地区新的互动点。李晓江则认为,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可以充分利用天府国际机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地,完善成都的城市格局,做强成都“极核”。
国家战略赋能,“东进”再提速。3月4日,成都将会场搬到成都东部新区,研究东部新区九大片区综合开发工作专题会在这里召开。整整一天时间,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大学、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万科中西部产城研究院、华侨城、北京万馆体育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片区规划优化及城市设计方案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目标进一步明确——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以片区综合开发为抓手,吸引全球先进企业和人才前来,高标准高质量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建设,打造成渝相向发展新兴极核、成都走向世界“未来之城”。
当天的专题会上,成都正式宣布将向九大片区“掷下重金”——未来10年,在东部新区的九大片区,成都计划总投资高达3086亿元。其中2020年的计划,是289亿元。
早年曾论断“新区改变中国”的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极大地增强成渝在西部地区的增长极作用、辐射带动作用。而在其中,成都东部新区将与城市中的其他经济单元一起,撑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里面的成都‘极核’,助力西部经济崛起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全新的定位
一个崭新的格局正在开启
在空港新城,布局于天府国际机场的航空智能智造园,正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航空制造+智能制造”片区产业生态圈;在龙马湖中央活力区,市民文化中心、简州广场、商业商务中心、中交锦辰社区、石室简州实验学校、交投城市综合运营中心相继启动,东岸全岛人车分离,未来,一个城园无界的开敞空间将满足人们对于新城的更多想象……在成都东部新区,高质量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一个崭新的格局正在开启。最新版的《成都东部新区整体方案》对成都东部新区赋能五大全新定位——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全新的定位,彰显在成都的理念中。对成都东部新区而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造城”,而是“营城”,随之而来的是发展模式从“产、城、人”变为“人、城、产”,目的在于打造一个能够留得住人的产业新城。
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的新城定位,放眼中国城市都鲜见。有专家直言,“这是尊重自然尊重人,更是对发展中小城市限制大城市发展这一传统城市发展理念的颠覆之作。”
成都东部新区将构建“双城一园,一轴一带”的空间格局。在空间格局内,成都东部新区将构建“城市-片区-新镇-社区-组团”五级城市单元体系,覆盖不同人口规模,承担不同能级城市功能。
产业新城的产业布局是个“大考量”。改变传统新城开发为饱和而产业项目“一篮子装”的策略,成都东部新区将产业目标瞄准为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五大主导产业,旨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未来,这里将是先进制造业高地——聚焦航空制造、智慧能源等智能制造产业,高品质打造产业生态圈,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协同淮州新城(节能环保、通用航空制造)、简阳城区(航空航天)、德阳凯州新城、资阳临空经济区(临空制造、商务物流)、眉山东部新城(电子信息、新材料),打造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产业带。
这里将是城市动能转化的源泉——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未来科学城;聚焦智能制造、航天装备等主导产业,汇聚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打造创新街区、总部创新空间和微创新空间三类高品质科创空间。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成都东部新区城市形态基本显现,常住人口达到8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亿元;到2030年,城市功能加快健全,常住人口达到11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到2035年,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常住人口达到1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一座让世人羡慕的“未来之城”、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造福子孙后代的“未来之城”将在这里崛起。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今天,2020年市两会拉开大幕,一段新的征程正在开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成都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的实现之年。乘着城市格局千年之变的东风,成都东部新区航船扬帆出发。
本报记者 赵荣昌 侯初初
原标题:打造“未来之城” 成都东部新区蓄势腾飞 ——写在2020年市两会开幕之际(三)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