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生于西汉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长于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客游于梁。梁孝王死后,相如归蜀,得临邛(今成都邛崃市)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汉武帝读到其居梁时所作《子虚赋》,大为赞赏,因得召见,任为郎。曾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后转任孝文园令,晚年免官闲居而卒。
主要贡献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奠基者和蜀学的开创者,也是通《尔雅》、著《凡将篇》的训诂学家,还是一位古蜀历史学家和博物学家,成为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司马相如被誉为“辞赋之宗”,历代备受推崇。其《子虚赋》《上林赋》《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等,皆为传世名篇。作为卓越的政治家,其奉使西南,注意妥善处理朝廷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解决社会治理和经济贸易等问题,是“万代推功”的拓边功臣,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历史功绩
司马相如是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一生的传奇经历和做“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为后辈巴蜀学人的事业进取和人生追求树立了榜样,正如《汉书·地理志》所说“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相如为之师”。司马相如的学养和写作,具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特征。他在蜀中学业养成,精通经书、史籍、子学,又能以儒学为本,融汇诸家之学,勉力推进文化学术的发展进步,影响至于全国及海外。
原标题:司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