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王鸿加:两年先行先试 大熊猫国家公园见成效

成都商报 2021-01-30 08:18

在室外活动的大熊猫

“又拍到大熊猫啦!”去年8月,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土地岭大熊猫走廊带红外监测相机连续两次“捕捉”到野生大熊猫踪迹,这是2002年在全国建设大熊猫生态廊道以来,首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实体。而视频网站上,雅安村民们拍到野生大熊猫的画面也时常登上热搜。

“生态廊道上有大熊猫经过,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成果的最好体现。”四川省人大代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总规划师王鸿加说,2018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成立,其目的在于解决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种群小型化的问题。如今两年的先行先试,大熊猫国家公园里实现了熊猫的基因交流,绿色发展方式正改变着当地人们的生活和观念。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占地约2.7万平方公里,地跨川、陕、甘三省,原有82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打破行政区划重新整合。王鸿加说,以前保护区相对孤立、分散,现在雅安境内几乎所有大熊猫栖息地都划定在公园内,凸显了以珍稀物种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为了扩大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国家公园重点建设了土地岭、泥巴山、黄土梁、施家堡等地大熊猫生态廊道,使相互隔离的栖息地连通,实现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从根本上降低局域小种群灭绝风险。

对于“十四五”期间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发展,王鸿加透露将逐步建立新型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模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逐步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