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

成都日报 2021-05-06 07:29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会议上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从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生态文明,是应对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前提。同时,大幅减排,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又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根本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脱钩。从根本上改变高碳发展模式,从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低碳新供给。这背后,又取决于价值观念或“美好生活”概念的深刻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就代表价值观念和发展内容向低碳方向的深刻转变。

另一方面,深度减排、实现碳中和,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模式转变,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绿色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中“从无到有”出现,非绿色的供给和需求则不断被市场淘汰。中国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并采取大力减排行动,就为加快这种转变建立了新的约束条件和市场预期。全社会的资源就会朝着绿色发展方向有效配置,绿色经济就会越来越有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就会加快。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中提出了低碳水平上升、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要求,这是五年规划中第一次提到碳排放总量控制。这一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19年底,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为百分之百落实国家自主贡献,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12月12日,中国更新了面向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从总体目标到具体领域的细化和落实,向碳中和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十四五”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时间窗口。

“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更需要统筹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更详细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美好蓝图化为美丽现实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 缪梦羽

原标题:为什么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