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奥运冠军陈静:那种代代相传的拼搏与信念,永远年轻、永不过时

红星新闻 2021-06-15 08:11

微信图片_20210612151559.jpg

29岁的陈静站在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放眼望着雅典赛场四周激动得喧闹不止的人群,眼里全是自己15岁初次接触排球时候的样子。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重回世界之巅,再到上一届里约奥运会再次问鼎奥运金牌,中国女排总能带给中国人惊喜与骄傲。

当谈及“中国女排”四个字对于一名女排运动员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队员陈静说道:“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代代相传的,只要是进入女排队伍的人都能感受到——‘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激励着每名运动员为国争光。”

WHQ_6907.JPG
▲前中国女排名将陈静。红星新闻记者 王红强 摄

几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从不言败。她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她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赛场上,当国歌为她们奏响,当国旗为她们升起,她们超越了体育,成为国家的英雄。

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邀请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在会前亲切会见女排代表时,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篮球世家走出的排球小将

用拼搏开启国家队之梦

1986年拿到世锦赛冠军后,随着主力球员开始慢慢走出运动生涯的黄金时代,中国女排也陷入了低谷期: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仅拿到第三,随后的两年,先后在世界杯和世锦赛中获得亚军,无缘卫冕。在此前“五连冠”的映衬之下,这样的成绩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但也就是在1990年第十一届世锦赛卫冕失利的那年,陈静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我那年15岁,中考结束之后体校老师下来选苗子,省青年队的教练也来选人,当时除了排球之外还有篮球可选。因为我那年1米78的身高在学校里已经有点儿‘鹤立独行’的感觉了,所以两个项目的教练都想要让我去他们队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静记忆犹新。

“其实我家是一个标准的篮球世家,包括父母在内有13位亲属都是专业篮球运动员,所以父母也想让我跟着他们的脚步前进。”但彼时的陈静,有着自己的考量和想法。“我当时看了《排球女将》那部电视剧,每天都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排球运动员,正好有这个机会可以实现我的理想。当然,我的身体太单薄了,对比冲撞太强的篮球,我最终选择了排球这项运动。”

1979年,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在描写女排运动员刻苦拼搏、顽强拼争之余,更是将热血的青春与真挚的友谊刻画得淋漓尽致。该片一经引进即风靡全国,许多少男少女都燃起了心中的排球梦。陈静也是在这部电视剧的影响以及中国女排的感召下,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排球生涯。

陈静2_副本.jpg
▲年轻时的陈静。受访人供图

凭借自己的努力,陈静一步步进入到一队的名单中,并且坐稳了主力位置。1997年在上海进行的全运会女排决赛阶段的比赛,成为了陈静运动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我们四川队打完了决赛阶段的比赛之后,赛区通知我比赛结束之后回家准备几天就去北京报到。当时其实比较意外,因为我从青年队到一队的周期很短,然后也是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可能是当时我在整个赛区的进攻排名第四,引起了郎导的注意。”

陈静感慨道,“说实话我们四川队像一匹黑马,而我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在收到国家队的报到通知之后,除了意外也比较惊喜,真的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一下子就能入选国家队,我也要特别感谢郎导开启了我的国家队生涯。”

圆梦雅典奥运

体验过巅峰更多了责任与担当

实际上,在1997年首次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之后,年轻的陈静只在队里练了3个月就被调回省队。“到了国家队,第一天训练,我就感觉那个氛围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回忆起自己的首堂训练课,那些深刻的记忆涌上陈静心头,“国家队就是那种高手云集的地方,我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压力很大。此外当时也比较紧张,没有充分地把自己的技术都展现出来。3个月之后回到了四川省队,我感觉确实是自己火候还没到。”

在潜心磨练了两年的技术之后,更加成熟的陈静在1999年再次得到了国家队的征召,这一次,她心中更笃定了,“可以说我就在国家队站稳脚跟了。”在当年的亚洲锦标赛上,陈静以主力替补的身份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大赛;同年的女排世界杯上,陈静正式奠定了自己国家队主力的身份。

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已经20年没有触碰过奥运金牌的中国女排,在首场小组赛就折损了主力大将赵蕊蕊的情况下越战越勇,决赛中更是在面对老对手俄罗斯先输两局之后,以3-2上演了惊天大逆转,成功摘得这枚阔别已久的金牌。


▲2004年8月28日,希腊雅典,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后,中国女排队员陈静(左)与李珊举起国旗。图据视觉中国

谈及自己的奥运经历时,陈静表示:“虽然我参加了两届奥运会,但是悉尼奥运会仅仅随队拿到了第五名;而2004年的冠军对我的意义是最重要的,这次不仅站上了领奖台,而且是站到了最高领奖台。这个位置、这枚金牌,是所有运动员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体验过站上巅峰的快感,自然对处于低谷中的队伍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2013年,已经退役多年的陈静以38岁的高龄果断复出,跟随四川队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第12届全运会。

对于复出的决定,陈静显得非常平静。“四川培养我这么多年,在新老队员替换断档、省队最困难的时候,我作为省队女线的责任人,要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更何况我当时的身体、体能,都让我觉得还可以站出来言传身教,所以毅然决定复出了,带领这帮年轻队员勇往直前,再拼一下。”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女排精神永远年轻,永不过时

在陈静20余年的排球运动员职业生涯中,荣誉与伤病、高潮与低谷始终形影相随。当谈及“中国女排”四个字对于一名女排运动员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时,陈静说:“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代代相传的,只要是进入女排队伍的人都能感受到——‘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激励着每名运动员为国争光。”

“当第一天进入(女排)这个团队之后,女排精神就激励我刻苦训练。有了它的支撑,每天不管多苦多累,训练中流汗流血,我们都要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不是说出来的,运动员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陈静退役之后,在四川省排管中心、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任职。从队员到教练,再到老师,陈静伴随着中国女排走过了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数十载岁月。陈静表示:“每一支运动队,每一个运动员都有高潮与低迷,很感谢国家和全国排球界在女排低迷的时候,始终都没有放弃过中国女排。正是运动员默默的奋斗和无数人全力的支持,才有了中国女排今天的辉煌。”

“女排精神是永远年轻、永不过时的。”在陈静看来,如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争创佳绩、为国争光一样,女排精神激励着年轻人认真学习、工作,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书写女排精神的时代意义

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回顾中国女排的一路征程,“爱国是灵魂,团结是法宝,拼搏是特质”。这也是女排精神穿透时代的力量所在,学习女排精神,核心就在于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爱国、团结和拼搏。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陈静在几十年的经历中感受着女排精神不断随着时代而变化发展。“现在人民群众对女排精神的感悟更加深刻,”陈静说,“以前这可能只是一个称号、一种口号,现在它真正融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工作生活中,大家向中国女排学习,而目前的社会发展成就,也向世界展现了我们国民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如果说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一个雄浑乐章,女排精神就是乐谱中激荡人心、催人奋起的强音。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了竞技、超越了体育,成为激发中华民族精神、自信心、自豪感的力量。

在新时代,全国人民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体育强国也是应有之义。陈静说,“女排精神作为体育界的标杆,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和产业都有积极的影响和带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提升了国民体质。同时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娱乐生活也得到极大丰富。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排球运动在中小学和老年人中间广泛开展,包括体育服装、体育器材等在内的体育用品产业都随之发展壮大。”

近四十年时光飞逝,女排精神却始终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奋力前行。不仅如此,女排也成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东京奥运会临近,已经退役十余年的陈静也号召所有中国人为中国女排加油助威。“客观上确实存在美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劲旅,但是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中国女排一定没问题!加油!”

红星新闻记者 李博 裴晗

原标题:女排精神|奥运冠军陈静:那种代代相传的拼搏与信念,永远年轻、永不过时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