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进阶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成都日报 2021-08-06 07:07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1年7月23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这份诞生于成都“十四五”时期第一次市委全会上的《决定》,注定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这是新发展阶段下,成都如何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版图中,谋得一席的“宣言书”,也是成都统筹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线图”,更是成都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动员令”。
《决定》谋篇布局,生动勾画出成都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前瞻布局新赛道、着力培育新优势的新蓝图,对于更好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决定》脉络清晰,抓住成都创新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发力精准,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贯穿一条主线: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省委对创新工作的安排部署作为主线统领和贯穿全篇。
坚持一个核心:把科技创新摆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新征程的首要和核心位置。
明确两个目标: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提出“四新”任务: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枢纽。
【时与势】
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使命担当
——《决定》出台,成都对表对标,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遵循。《决定》起草过程是对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再把握,是对创新发展省情的再认识,是对成都发展需要的再部署。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审议通过。
这背后,既有市委市政府对中央部署、对自身方位,乃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创新版图的深刻认识,更有成都深谋远虑、提前谋划的使命担当;既有主动顺应新形势的迅速反应,也有直面发展问题的剖析勇气。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新特征,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把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到作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再到提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再看省情。一个多月前,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把握时与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了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前所未有凸显了成都在全国发展版图上的战略地位。
把握时与机,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中的重要支点,要求成都以城市快速发展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引领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志之所向,城之所进。
站在新阶段,面临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为成渝地区“极核”城市和全省经济发展“主干”城市的成都,如何支撑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市委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做出重要部署: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筑牢根本支撑和物质基础。
一份承担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呼之欲出。
【谋与进】
凝聚集体智慧的科学决策共识
——《决定》出台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发扬民主、凝聚共识,把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相统一的过程。
为起草好《决定》,4月底,市委成立起草组,在市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市政府研究室、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新经济委等部门组成阵容强大、力量精干的起草执笔团队。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对《决定》的起草倾注了大量心血,把方向、定原则、划重点,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起草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为重要文件的起草和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亲自率队,赴苏州、上海两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如何能让一份《决定》既经得起历史检验,又代表未来发展方向,解决未来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的实际问题?这是摆在所有起草组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从一接到任务,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关注。”起草组成员回忆说。
起草好一份文件,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深入研讨。起草组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领悟中央、省委对成都发展的定位和要求,力求吃透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部署;系统研究成都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关于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等几个子规划,力求将成都的发展愿景、路线图吸收融入到《决定》中来。
起草好一份文件,离不开调查研究的扎实开展。向外,围绕23个调研课题,起草组马不停蹄前往6省市,学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的经验做法;广泛研究德国高科技园区、日本筑波等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布局,形成了115篇调研报告。向内,起草组调研成都各地,对科技企业、在蓉高校和科研机构、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进行摸底,对成都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的建设经验进行集成提炼。
“内外结合,确保《决定》既有时代特色,又创造性吸收省内外经验,形成成都特色。”起草组成员表示,“比如,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集群的思路和做法,就是赴广州、苏州调研后的启示。”
起草好一份文件,离不开集思广益的智慧凝聚。省内外的深入调研后,《决定》初稿形成。通过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后,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市委专门召开5次市级各部门和23个区(市)县参加的座谈会,部门和区(市)县都不同程度参与到起草过程中。“对每一条措施实不实、新不新、靶向准不准,都进行了研究。”起草组成员说。
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这是时代性的课题。如何更好地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草组组织专家座谈,倾听来自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声音。
一个多月里,3000多条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汇集到起草组。起草组认真对待、充分吸收、作出修改。“比如,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常晓鸣建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专节来写,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吸纳了他的意见。”起草组成员回忆,“还有,中国科学院光电所副所长饶长辉建议,把未来产业赛道重点领域的‘光刻设备’拓展成‘光场调控’,我们进行多次研究论证下,也采纳了这个意见。”
7月23日,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出席全会的各位同志紧扣会议主题深入讨论,认真研究、字斟句酌,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又提出部分修改意见,最大程度凝聚了各方智慧,汇成了前行共识。
【路与行】
鲜明成都特色的城市进阶之路
——立足成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决定》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设计,进一步强化了成都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谋划,明确了“四新”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
历时百余日的起草过程中,成都如何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逐渐清晰——
设定目标。《决定》提出,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增幅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5%。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产业地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代产业体系迈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选择路径。抓“两头”,一头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头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既奠定成都在全省乃至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又注重把成都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分工明确。《决定》中既有创新发展空间布局的战略部署,又有创新平台、科研攻关、企业主体和人才引育的系统安排,更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新经济、绿色低碳等五个领域参照执行的“手册指南”,指向清晰,分工明确。
这样一来,《决定》整个文本脉络清晰,结构完整,重点突出,一张“全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路线图呼之欲出。
路线图中,既蕴含着立足成都的现实考量,又承载着未来前景的发展期望。
作战图中,在改革“深水区”里,不回避问题,不穿靴戴帽,找准症结下深水、开处方。
——成都科研院所众多,但创新策源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还需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不够。怎么办?“我们提出构建高效融合的‘两区一城多点’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创新体系建设。”起草组成员表示。
——成都科研资源丰富,但基础攻关能力不够。如何做?“我们提出,推进前沿引领技术突破,聚焦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及数据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全力形成行业比较优势和关键环节绝对优势。”
《决定》共20条,不到1万字,除总论和保障措施外,均为问题导向部署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17条部署中,既有抓“两头”的宏观路径,也有“增幅10%以上”“培育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具体目标;既有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的承前,也有“引育创新领军人才和专业经理人、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搭建科创投资人发展平台”的创新突破;既有共建天府实验室、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大动作,也有政策、资金、税收的强保障。
全会上,与会代表和列席人员纷纷表示,这是一份尊重和顺应城市创新规律、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高质量文件。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决定》勾画的蓝图激荡着信心。大家坚信,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成都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水平就一定能够显著提升,就一定能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都再出发!
本报记者 李霞 吴怡霏
原标题:创新进阶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