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文明典范城市 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成都日报 2021-10-20 07:44

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到达廊墙面艺术作品《金沙遗韵》 本报资料图 摄影 张青青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是目前公认的竞争力最强、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国字号”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文明城市“桂冠上的明珠”,其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荣誉更加珍贵。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战略谋划的有力举措,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成都始终坚持把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的重要举措,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奋勇争先,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连续12年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面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都全面开启争创文明典范城市、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

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含了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6个方面的内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从物质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3个不同的维度来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含了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6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从3个维度的理解,还是从6个方面的目标,城市现代化建设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换言之,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既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文明典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标志。文明典范城市是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高的城市,从其内在特质来看,主要涉及以城市形象塑造为呈现载体的城市形态文明,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民素质提升为内核的城市素质文明,以城市治理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功能文明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新趋势,也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新特征。无论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还是从城市自身建设发展阶段来看,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改革开放之初不同,今天的人民群众不仅在物质生活,而且在生活的城市空间、居住环境、居民素质、人际关系、心理精神等层面都有着较高的期盼;在获得感、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正是提升城市建设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幸福的有力抓手和强大“助推器”。

从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来看,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城市治理现代化支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旨在持续改善市容市貌、交通治安、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志在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社会诚信、打造温暖友爱、团结互助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些都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任务。

从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环境来看,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也是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更加着力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要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等现实问题。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需要不断提高社会福祉、持续优化社会秩序、接续改善城市居住品质、连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可以说,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检验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

提升成都城市竞争力的

现实需要

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从其构建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来看,成都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291个样本城市中排名第12,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5,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8,在西部地区城市中排名第1。

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从其构建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来看,成都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291个样本城市中排名第12,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5,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8,在西部地区城市中排名第1;成都可持续竞争力在全国291个样本城市中排名第20,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6,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11。

总体上看,成都综合经济竞争力呈现出“稳步走高”态势,但相较于东中部城市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营商环境便利度、生活环境宜居度、链接全球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成都的可持续竞争力与城市发展理念、发展能级、发展方式、治理模式不相匹配,竞争力能级相对不强,仍需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等重大创建活动为契机和牵引,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成都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而且有助于发挥引领、辐射、促进、带动作用,在更高的层级上担负起党中央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从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担负的国家重大战略使命来看,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更好担负国家重大战略使命的必然抉择。当前,成都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既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发展机遇,又肩负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等国家使命,成都在全国区域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使命越来越重要。抢抓这些重大发展机遇、担当这些重大战略使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既是题中之义,也是其重要支撑。

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来看,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以此次创建活动为契机,成都多管齐下抓发展促提升。比如,在提升超大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上,不断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智能感知节点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场景系统建设,建强“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城市运行协同体系,实时感知、发现、预警、处置各类风险问题,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来看,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比如,在提升城市的美誉度上,结合此次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活动,集中开展城中村改造、老旧场镇整治、老旧商品交易市场调迁改造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加快城市绿道系统和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新建一批城市综合性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持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机制,更好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生态胜景。

展示成都综合硬实力的

重要窗口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测评中进一步强化了精神文明层面的指标要求和测评权重,内容占比从29%提高到了40%,对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高于87.5%、建成区道路面积率要大于1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比原有测评标准增加近30%等。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既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文明城市创建典范,更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全面大考”,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则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巅峰对决”。对每一座参加角逐的城市而言,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竞争的是“最高荣誉”,比拼的却是“最硬实力”。

从评选标准来看,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基础上,优中择优的结果。与全国文明城市相比,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从评价标准到测评方式都有了许多不同。比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测评中进一步强化了精神文明层面的指标要求和测评权重,内容占比从29%提高到了40%,对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高于87.5%、建成区道路面积率要大于1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比原有测评标准增加近30%等。尽管评选要求更高、评选标准更苛刻,但作为一座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连续12年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城市,成都拥有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在此,我们选取4个维度来看。

从提升市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来看,成都持续深化核心价值引领、天府文化润城、先进典型示范、市民友善优雅“四大行动”,以生动的文明实践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突出文化滋养涵育功能有影响,深入挖掘天府文化当代价值,舞剧《努力餐》荣获第十二届舞蹈“荷花奖”、《天下粮田》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深度浸润市民生活方式有成效,广泛开展“爱成都·迎大运”——城市文明素质提升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百万市民学礼仪活动”等,常态化开展“文明先锋”“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提升“友善公益之城”品牌有力度,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站1358个,评选学雷锋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站200余个,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223万余人次,“温暖成都”鲜明标识更加靓丽。

从生态环境建设来看,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三治一增”和“五绿润城”行动,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规划建设1275平方公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1.69万公里天府绿道体系,全域建设1万个口袋公园,新增公园43平方公里生态绿地,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较2016年增加66天、达280天,优良水体率达95.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实现“5连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61.5%,锦江水生态治理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重点区域大气治理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荣获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从优化城市治理水平来看,在全国率先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建立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机制,出台全国首个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首部地方性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五大行动”,累计实施老旧院落改造1133个、整治背街小巷3257条,健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进机制和“城市大脑”运行机制,统筹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府建设,培育形成“蓉易办”“天府市民云”智能化服务品牌,深化社会重大风险、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信访问题“三张清单”化解攻坚,成为唯一连续三届获得“长安杯”的副省级城市。

从组织领导体系和健全创建工作机制来看,构建“一把手”的责任体系,调整充实市文明委组成人员和成员单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文明委主任和第一副组长,文明委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完善“一揽子”的工作格局,联动城管、公安、住建、交通等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重点部门深入整治城市治理“老大难”问题,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纳入年度考评体系,推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创建格局。营造“一盘棋”的良好态势,成立创建工作专班,扭住“共享单车管理”“背街小巷”等创建工作重点难点强化督导落实,成效明显。

(作者: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社会处处长黄建华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