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喧嚣市井的画廊,她该何去何从?

2023-06-10 13:20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6月10日讯 邛崃城区东虹路,过去的城郊结合部,各种小商小贩云集,夹杂着浓浓的市井味。人们很难把这条街跟艺术联系起来。然而,就在最近,“木心的塔中之塔”的一期直播让深居闹市的德家屋画廊火了。笔者慕名走进德家屋时,画廊主人李万英正忙着为一名客人美发。在与她交流过程中,笔者看到她一直为在画廊与发廊之间抉择而纠结……

1

她学画,从发廊开始

在邛崃,凡是认识李万英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位理发师,而且是资深理发师。2022年德家屋画廊打开以后,大家才知道她还有个画家的身份。

李万英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理发,在17岁那年开启了美发职业生涯。90年代初期,广式发型在内地流行起来,人们开始追求发型设计,她不断尝试结合客人的脸型、身材、职业设计发型,生意越来越好,发廊越来越大。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客人跟风潮,一是出了某个流行款式,她就得每天重复相同的劳作,虽然她为此挣到了不少钱,但也让她觉得生活很无趣。最头痛的是,一些客人只为跟风,不管发质、脸型是否适合,这让她很为难,照着客人的意思做了,她却像干了违心的事。

5

这时候,她发现自己在设计方面越来越有想法了,她想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展示出来,而美发已经不能完全表达她的设计理念,内心的焦灼由此产生。她想到了画画,这可以心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45岁那年,李万英决定学画画。一位40多岁的理发师开始学画画,这件事放在任何时候都会让人大吃一惊。但李万英就这样做了,而且一学就是六七年!

那年,心情低落的李万英偶然翻到一张自己拍的雕像,一时兴起,提笔画了下来,觉得还不错,从此开启学画生涯。后来,有人在参观她的画展后,惊叹于她的绘画技艺进步神速。她诙谐地说,生长在卓文君的故乡,长期耳濡目染临邛古城的山水文化,自然会受到艺术的熏陶。

2016年2月23日,她只身来到浙江温州的一个小镇,在一家油画技法工作室学习绘画。3月27日,老师带同学们去乌镇参观当代艺术展,她偶然走进了木心美术馆。大概这就是缘分,她看到木心的水墨转印画后,就像遇见了自己一直心念念却又不可名状的东西,一种归宿感让她欣喜不已。她就此迷上了木心的画法,每天临摹练习。德家屋第一批展出的作品就是她这些年学习木心转印画的成果。

笔者问她既然学的是油画,怎么画起了转印画?李万英是这样解释的:她喜欢油画的随心表达,而对转印画则是一见倾心,它以小博大的特点和广阔的视野触动到了她,每一幅作品既有偶然天成的成份,又有当即判断的灵感,随时带给她意外的惊喜!她表示不会因为转印画放弃油画,她创作油画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创作转印画的时间。

2

画廊开展了,她同时还要忙着理发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遇见一些事物,突然触动到内心,顿悟生活的意义,并且概括不出具体是什么,但结果就是一眼便进入到心灵深处!”李万英讲的是她和木心的“结缘”。

3

她是那次一起去木心美术馆后,唯一痴迷水墨转印画的同学。从那以后她坚持摸索木心的绘画创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创作出很多自己满意的作品,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在不愉快的时候,她会把作品拿出来独自欣赏,心情也会慢慢好起来。正如木心所说,看着看着就会有种快乐感涌出来,而且不断涌出来!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治愈”吧。于是,她想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快乐。

可是,在哪里展览呢?而且花费也不少!最节省的办法就是她自己的发廊。发廊地处喧嚣热闹的小街,跟艺术是很不搭调的。几经权衡,她收回了店铺,精心设计、简单装修,很快,300平方米的德家屋画廊就诞生了。她是这样解释画廊名字的,德家屋名称取自法文dejavu,中文翻译为“既视感”,意思是“似曾相识”,这种感觉来自于她第一次看到木心作品的时候,她觉得每一幅作品都似曾相识,就像在冥冥之中。

德家屋画廊在东虹路突然冒出来,让很多人惊讶了,一般人几乎都想不到是李万英开办的。她学习油画在外地,热衷转印画是在家里,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她在画画,最多以为她只是喜欢画画的发型师而已。对于艺术圈而言,她像一位突然造访者;对于东虹路而言,德家屋像为充满市声的小巷注入一抹艺术气息,稍不注意就淹没在烟火气里了。笔者也是在东虹路来回走了几圈才找到德家屋的。

德家屋画廊对外开放以后,她只在朋友圈发过消息。笔者看见有人问她多少钱一幅,她晒然一笑,说还不知道怎么定价,因为她还没想过销售的问题。在绘画和画廊给她带不来收入的情况下,她只有继续美发挣钱,因为几十年来有很多顾客,她不得不在一楼的画廊里,留了一间美发工作室,只接受预约客人的剪、烫、染业务。

于是就有了笔者刚进德家屋时看到的那一幕。作为一名资深美发师,她有很多追随多年的老顾客。即使她的发廊变成了画廊,她们依然如约而来继续支持她。

4

画廊,发廊,她该何去何从

但是,问题来了。

整个画廊和发廊的操持就靠李万英一个人。她一天也接待不了几个客人,但白天的时间基本上都耗费在美发上了,根本无暇打理画廊,而她挚爱的油画创作只有安排在晚上,而每天到这时候她已经非常疲惫了。有时候创作灵感来了,她还会创作至凌晨两三点。很多时候,她正在为客人讲解自己作品,美发客人来了,她不得不让客人自行参观。随着画廊知名度的不断扩大,特别在木心的塔中之塔直播以后,画廊和发廊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画廊开展以后,陆续有热心人给她建议过如何运营画廊,如何运维新媒体平台,如何开展直播,提高知名度,把画作卖出去,实现良性循环。但是,她每天疲于挣钱和绘画,哪里还有时间研究这些运营上的事情!

从17岁开始学习美发到45岁学习绘画,美发是她一直只是她的生存之计。为生活,还是为理想?这种内心的挣扎长达28年,这期间她曾多次放弃美发,因没有找到自己喜爱的方向,也不得不继续呆在美发行业,直至发现绘画,“遇见”木心。但现在画廊打开了,这种矛盾又更加尖锐,为艺术放弃美发吗?随着她学习绘画的深入和创作数量的增加,光是画材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都得靠美发支撑。于是,她白天是资深的发型师,晚上却是绘画爱好者,只有到了夜深人静,才沉迷在艺术世界里,她才觉得是在做自己。

有人建议她尝试把转印画卖出去,实现以画养画,可是质朴的她觉得每一幅都是她的心血之作,希望遇到懂得作品的人才考虑出售问题。也许是她舍不得卖,也许是在等待懂她画的人!就算要广泛推广,她不仅不会拍摄剪辑,也不懂运营炒作,自己没时间研究,也没钱委托专业人士运维。

有人建议她让画廊与酒吧咖啡厅之类项目进行结合,可是她觉得自己没有经验也不是经营的料;有人建议她直接把房屋出租,靠租金生活,安心进行创作,她却不忍心放下花了许多心血建立的画廊,还说画要挂在墙上才有感觉!

李万英虽然早已过了不惑之年,但仍然感到困惑。这是很多普通文艺工作者面临的处境,当艺术与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究竟该何去何从?不过,不管如何困惑,她那颗对艺术执着的心却永远不会改变。

文:李沚

图:张超云 德家屋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邓思璐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