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成都企业进军机器人领域

2024-07-19 07:38  来源:成都商报  

“玲龙一号”常规岛主行车吊装完成

核电,是核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已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正是因为核电工程“硬核”又神秘,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华龙一号”等标志性项目中,隐藏着“成都造”的身影。国内MOX燃料组件转运装置、热室吊车核心供应商、中广核集团核废料岩洞处置单一技术采购来源……这些都指向了同一家企业——成都西部泰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部泰力”)。

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2024年成都聚焦建圈强链,坚定把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作为西部地区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机器人企业,西部泰力从起重机起家,目前正发力人工智能,进军机器人领域,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

服务“大国重器”

频频获点赞

“感谢贵司对本项目的鼎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这是今年1月,西部泰力收到的一封感谢信的部分内容。信中提到,在国和一号示范SRTF项目单体设备调试过程中,西部泰力协助完成了SRTF全厂数控吊车的单体调试工作和系统联合调试工作。

反馈不止于此。西部泰力董事会秘书赵芳向记者展示了相关资料,包括海南昌江小型示范堆工程、重点央企、科研院所等都对西部泰力的专业实力表达了认可。

这个“成都造”品牌为何频频获得业界点赞?这要从公司的发展基因说起。

1990年,西部泰力创始人、董事长兼总工程师赵全起大学毕业后,到大连起重机厂负责西南地区销售,进入起重设备行业。经过多年摸索,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2003年4月,西部泰力正式注册成立,并将目光锁定在当时更为先进的欧式起重机上,选择与芬兰科尼起重机集团进行技术合作。该集团是全球起重机行业龙头,创立已超百年。2008年,西部泰力拒绝了对方的收购要求,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

“单飞”之后,西部泰力将重心放在了核燃料及废料起重机械解决方案上,围绕核电站做起重服务,仅用三年时间就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逐渐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定位精度±1mm

以“金刚钻”招揽“瓷器活”

在核电站里面搬运核废料,其难度系数之大、精度要求之高可想而知。西部泰力加强科技研发,锻造“金刚钻”,招揽“瓷器活”。

2023年8月13日凌晨2点58分,西部泰力的工程师们清楚记得这个时间节点。在当时的海南昌江,全球首堆“玲龙一号”常规岛两台主行车顺利吊装完成,这两台主行车起重重量均为80/20t,跨度为27m,起升高度为26/29m,均由西部泰力设计制造。“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堆型,也是继“华龙一号”后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在这些“国之重器”建设过程中,西部泰力的起重产品作为“成都造”代表,为我国重点核电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赵芳介绍,公司主导产品“核燃料及废料处理智能起重机及系统”,成功研制了视觉纠偏、视觉定位(定位精度±1mm)、智能防摇摆、起重机械故障报警等系统集成技术,实现核废料的全自动搬运和处理。这项技术解决了涉核起重设备自重大、能耗高、运行平稳性差等难题,满足核电领域高自动化、高智能化需求,包含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

入选中国制造

2025相关案例集

企业的壮大往往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2017年,成都成为全国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批复中,要求成都市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实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体制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三个创新试点为突破,将成都打造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西部泰力紧跟成都步伐。赵芳介绍,在产学研方面,公司依托四川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结合人工智能、集成技术等多学科不断迭代产品。公司的核心技术先后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中国制造2025《“数控一代”案例集》,以及《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

此外,西部泰力也关注航天领域知识的普及推广。成都神舟青少年科学空间是一个科普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的支撑平台,设有航天育种、火箭发射、人造卫星等11个展区,近期迎来了许多暑假游学团队。作为四川省宇航科技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全起积极助力平台搭建。目前,该场馆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图据西部泰力

编辑:邓思璐 责编:高婷 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