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撤回(Retraction)了43篇论文,其中41篇为中国作者。这家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文献出版商指称,撤回缘由是“相关文章的学术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
当消息传回国内,“论文造假”“学术不端”的指摘迎面而来,这41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深陷非议。其中,有4位第一作者来自在四川的3家医院。日前,在接受四川在线记者采访时,部分作者告诉记者,论文被撤或有误会,或“被坑”。
第三方机构造假 作者并不知情
公开资料显示,现代生物出版集团总部位于英国,旗下有277份同行评审期刊。所谓同行评审是学术刊物普遍采用的一种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学者,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价,主编参考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刊发。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现代生物出版集团负责科研诚信问题的副总编吉基莎·帕特尔说,该集团在此前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前进行的内部审查中发现了问题,随后展开更大范围调查。
四川在线记者注意到,在几乎每一篇被撤回的论文后面,现代生物出版集团的编辑人员均附上了一段解释:“我们很遗憾地撤回了这篇论文,因为同行评审过程受到不当影响和危害。因此,这篇论文的科学诚信无法保证。系统而详细的调查表明,存在一个第三方机构为大量论文提供潜在同行评审人的造假细节。”
撤回论文名单显示,大部分论文出自中国高校学者,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大学、医学院。以下被撤回的4篇文章,第一作者均来自在四川的医院:
《Pathologic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ue to coxotuberculosis in children: a 29-case report》第一作者:蒋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Novel two-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antrell syndrome complicated by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 case report》第一作者:邬晓臣(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主治医师)
《Analysis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and functional modules on primary osteoporosis》第一作者:Gai-Li Li(音:李改丽,成都军区总医院地方干部病房)
《Integrated gene network analysis and text mining revealing PIK3R1 regulated by miR-127 in human bladder cancer》第一作者:Yahong Xu(音:许亚宏,四五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篇文章的撤稿解释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能质疑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没有意识到有第三方试图操纵同行评审的手稿。”(It was not possible to determine beyond doubt that the authors of this particular article were aware of any third party attempts to manipulate peer review of their manuscript.)
现象:委托第三方机构润色已成惯例
“论文是自己写的,数据也是基于真实的临床病例,这个没有作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蒋欣说,为何被撤稿,自己目前也是一头雾水,“可能是交给第三方机构润色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具体怎么回事我们也不清楚,相关材料我们也已经提交给了医院有关部门,他们会进一步核查。”
误伤:撤回论文只为保护病人隐私
“戴上了这个学术不端的帽子,解释起来很困难。”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主治医师邬晓臣说,自己有一种跳进黄河都洗不清的感觉,“我不可能来一个人都解释一遍,我只能做到自己清楚没有作假,在接受调查的时候把事情说清楚,其中有很多的误会。”
当邬晓臣的导师发来邮件,告知他的论文被撤回,邬晓臣还不太相信,“我通过邮件给杂志社发了几封信,但是对方一直没有回应。”邬晓臣说,这是没有辩护机会的审判。
同蒋欣不一样,邬晓臣坚称自己并未通过第三方机构投稿,“我是通过我自己的邮箱投稿,但是这个邮箱要证明是我自己的邮箱,很难证明,所以说很难解释。”
邬晓臣介绍,这是一篇病例报告,名称很长,也很专业,简单说来就是在获得病人及病人家属同意后,根据病人本身的病例特征与治疗过程撰写的论文。而邬晓臣透露,这篇文章本身就很“特殊”,“之前病人家属是同意了的,但是当文章发出去了之后,病人家属又不同意了,这方面沟通没有做好。”邬晓臣说,正因为此,本应该早就缴纳的稿费,也一直没有向杂志社汇去。
邬晓臣并不确定是稿费因素导致论文被撤,在他看来,更有可能的是自己的邮箱被其他人登录过,“文章上线之后,其他作者也一起在校对审稿,他们都登录过。”邬晓臣说,自己认识的一位学术杂志编辑在研究之后,推测这样的行动招致了对方的怀疑。
“所以说,这其中有很多误会,跟其他被撤论文的情况不完全一样。”邬晓臣说,就连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在稿件撤回声明中也有所保留,“没有说所有论文都是因为第三方机构,也不都是因为同行评审出了问题。”
4月14日下午,记者再次登录现代生物出版集团网站,记者注意到,这篇论文的撤回解释已经改正:“这篇文章已经被编辑撤回。尽管病人法定监护人已经同意发表这个案例和有关图片,但是在文章发表不久之后,他们撤回了这项同意。本文不再在线是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
在采访结束时,邬晓臣拜托记者提醒他的同行避免此类错误。“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记者询问。“我也不知道怎么说……”邬晓臣说。
链接>>>
论文如何“造假”被撤?
怎么造假:论文作者向编辑推荐的“同行”很可能是“熟人”,他短时间内通过看似合法的账户提交有利于论文作者的评审意见,这类“同行”给出的修改意见多数非常简短,往往仅限于语法方面。
造假途径:BMC高级编辑说,去年开始的一项调查发现了一种推荐假冒的评审者来“欺骗”编辑的阴谋。有些“行为”似乎是机构所为,这些机构向母语为非英语的论文作者提供文字修改润色和论文提交方面的服务。
谁在造假:BMC负责人称,确实有许多研究人员会找第三方机构润色论文,也确实有许多这类合法机构能帮助学者按期刊要求对论文格式等进行优化,也不能排除这些做出“不恰当行为”的第三方机构是在论文作者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行事的可能。
谁有过错:出版物道德准则委员会的声明说,期刊编辑对目前同行评审出现的操作漏洞也负有一定责任。该委员会建议编辑们详细核实每一篇论文涉及的评审人士姓名、地址以及电子邮件账户真实性,尤其是那些作者推荐的人选。
有何好处:“我们不确定这种说法完全正确,但这些学者确实面临很大的发表论文的压力,”BMC副总编说。学者能否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会对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名誉和地位产生不小影响,尤其还涉及职称评定等方面。
漏洞不断:BMC已采取措施修补漏洞。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追逐名利的风气,这种“猫鼠游戏”或许还会发生。BMC表示:“我们相信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至少能降低相关的风险。”(综合)
蒋欣表示,他所说的第三方机构,平时与该院医生多有合作。
华西医院学科建设部不愿就此评论,要求四川在线记者到华西医院宣传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华西医院宣传部门不愿作出正式的回应,只表示“此事已上报国家相关部门,结果暂未公布”。
华西医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华西医院去年在国外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100余篇,从未出现过类似情况。谈及第三方机构润色论文过程中,是否伪造了同行评审,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并不清楚结果。
这位负责人介绍,国内学者的母语并非英语,为保证论文质量,常常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论文语言的润色和组织,“这样的流程虽不合国际规范,但已是国内学术界的惯例。” 省内多家医院的医生向记者证实,第三方机构帮忙润色一般只局限于语言规范方面,这算不上造假。
“蒋欣医生的论文是基于29例真实临床病例的科研成果,不存在造假。”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关于此事的后续影响,“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发表文章会注意同行评审的相关流程并进行核实,这次很冤枉。”
这位负责人提及,蒋欣的论文被撤,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吕树铮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章被撤相似。“我的学生,我,一个是被动中枪,一个是躺着中枪。”吕树铮在回应此事时表示,“可能是(我的学生)因为缺少社会经验、自以为是,盲目相信了第三方公司,才造成的这个后果。”(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实习生 王鹏)
原标题:英出版商撤回4篇在川医院论文 本网独家采访作者:有误会、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