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武侯区社区服务迈进“社会化”新常态

2015-04-28 07:27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马兰

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治理新机制,是提升社区服务“社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不过,如何调动社会组织、社工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互动”的社区治理新局面,却是一道难题。

难题,在武侯区得到了破解——

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培育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的基础上,近日,武侯区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社区两委职责依法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通知》。该举措划清了“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的界限,明晰了政府与社区权责的边界,改变了政府对自治组织行政命令或者行政干预的传统做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支撑、以专业社工服务为提升的“三社联动”治理新机制成为社区治理“新常态”。

搭建平台:拓展社会化参与空间

“我们通过认真梳理和严格审核,将政府下沉到社区的政务服务梳理为4大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承担的139项政务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接。”武侯区民政局局长杨海平说,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通过委托、采购等方式承接政府下沉到社区的政务服务。

为此,武侯区还制定了《区级部门下沉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目录》等“1+7”系列改革的配套政策,完善了社区服务的社会化评估机制,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去年3月底起,武侯区下沉到社区的139项政务事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这也标志着武侯区正式启动社区服务的“全面社会化”,开始了社区协商共治的“多元化”全新实践。

实践很快见到了喜人的成效——

去年4月14日,武侯区簇桥街道龙锦社区和社会组织签订政务服务下沉协议,委托社区组织管理簇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是武侯区深化社区治理、下沉政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以来签订的首个合作协议。

同一天,住在养老服务中心的89岁老人唐素芳和85岁老人邱明芳,在社工的帮助下,吃上了美食、收到了礼物,度过了难忘的生日……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政务服务,政府部门从“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中解脱了出来,专心当好下沉政务事项的“把关人”,吸引和培育了更多优秀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去年11月19日,武侯区举行“创新治理、社会同行”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项目对接会,对外公布了第一批240项政府购买服务,并主动邀请55家社会组织到现场进行“一对一”洽谈。“这样的对接会,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是我们与政府沟通的良好平台!”参加洽谈的一家社会组织负责人触动很深。

武侯区实施社区服务“社会化”,将为老、助残、青少年服务、救助帮困、文化娱乐等社区服务资源向各类社会主体开放,先后在成都和上海举行大型项目对接会,对外发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达315个,仅2014年参与承接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就多达110余家,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达4500余万元,用于购买下沉社区政务服务项目的资金就多达3085万元。

据了解,今年,武侯区进一步拓展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用于购买服务的资金将达到5200余万元,其中用于购买下沉社区政务服务项目的资金将达3700余万元。

据杨海平介绍,通过建立社会化参与平台,将以往被社区“两委”、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垄断的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广泛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目前,初步形成了政府购买引导、社会多元参与、专业组织服务的社区服务供给新格局。

培育主体:助推社会化参与主体快速发展

要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离不开调动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和社工的社会化参与主体,武侯区在引进专业品牌社会组织的基础之上,还实施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工程和专业社工人才“培育”计划,与此同时,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人才搭建了“社会化”服务平台。“我们出台了《社区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取消社区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前置审批,降低社区社会组织登记‘门槛’。”杨海平告诉我们,武侯区降低了注册资金和会员人数,注册资金只需3000元且会员人数只需5人,办公场所也可以灵活解决,打破了制约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目前已有12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按此办法成功注册。

为了弥补本土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专业化不足等方面问题,武侯区还积极从沿海发达地区引入了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机构。

据介绍,目前,武侯区已从上海等地引进了10家品牌社会组织,他们与本土社区社会组织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有效地引领和带动了本土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

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于2014年7月正式成立,社区成立初期就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打造了参与式治理的市民服务中心——“邻里驿站”,并交给国内知名的社会组织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进行托管运营。他们将为辖区居民提供自助和互助服务、公益服务以及专业服务。

“通过实施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我们为辖区居民提供的服务丰富又专业。”据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鑫介绍,“邻里驿站”为辖区居民组建舞蹈队、书画社,还提供图书借阅等方面的服务。

武侯区还积极实施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育”计划,积极开展社工人才的基础培训、高校专业培训、实践培训,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成为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扎根社区服务的新选择。

据悉,仅2014年,武侯区开展的各类社工培训就达到280余场(次),还建立了社会工作者待遇科学增长机制,加快推进社工人才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制订了相应的奖励措施。

经过实施一系列培育和扶持举措,武侯区的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人才得到了加强。目前,武侯区社会组织总数达到了1127家,位列全市第一;全区社会工作者人数总量近1500人,其中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累计达285人。

目前,武侯区每个社区均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中心,已入驻社会组织近600家,还建立了武侯区社会治理创新服务园(社会组织孵化园),加速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发展步伐。

厘清边界:

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在武侯区得到了发展壮大,要真正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还离不开社区职责的“解放”。“为了实现社区自治的‘归位’,我们梳理了《社区党组履行职责事项》、《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事项》、《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协助政府工作事项》3份清单,明确了社区的职责,厘清了政社边界,促进了政社分离。”杨海平说。

不仅如此,武侯区还深化政社确权勘界,实现政府管理“归位”,出台了《区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准入社区管理办法》,各街道、区级各部门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社区予以办理未列入3个清单的事项,社区也有权拒绝。

此外,区级各部门凡有新增需进入社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须严格执行行政事务社区准入制度,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实现规范下沉,从而构建起政社之间“亮权—行权—问权—制权”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武侯区华兴街道南桥社区党委书记唐琪真切地感受到了“政社分离”带来的新变化。“部门和街道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给社区下任务,社区能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了。”他说。

据介绍,武侯区通过厘清政社边界,明确职责分工,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既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解决了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也实现了社区“还权”、“赋能”、“归位”,社区得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依法开展自治,为“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标题:“三社联动”新机制 武侯区社区服务迈进“社会化”新常态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