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热下,游客的行为规范渐渐成为热门话题 羊城晚报记者 艾修煜 摄
羊城晚报讯 近日,一段“国家旅游局新规”的新闻在网上流传甚广,其中“不准在公众场合抠鼻子”等规定引起广泛关注。国家旅游局真的做出上述文明旅游规范?羊城晚报记者翻阅文中提及的两份旅游新规——《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以下简称“《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以下简称“《旅游规范》”),并未找到对“抠鼻子”的规定,业内多位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国家旅游局做出上述旅游规范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两项新规出台,中国各大旅行社的领队、导游可举报游客不文明行为,旅游主管部门核实后会将当事人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也就是人们所称的不文明行为“黑名单”,意味着中国将文明旅游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不能抠鼻子”应该是谣传
今年五一假期前,国家旅游局继续落实文明旅游相关规定,于4月27日发布《服务规范》和《旅游规范》两份旅游新规。而外媒对这两份文件的解读让此次新规的发布备受关注。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日报道,新实施的旅游新规为帮助中国游客杜绝不文明和不符合当地习俗的行为,国家旅游局发布文明旅游指南,详细列出了要求。其中包括:不准在公众场合抠鼻子、不准在游泳池小便、不要拿走飞机上的救生衣、不要占用公共厕所时间过长、不要在座位上留下脚印、喝汤不要发出声音等。
国家旅游局真的做此规定?记者翻阅两份新规发现,消息中“不准在公众场合抠鼻子、不准在游泳池小便、喝汤不要发出声音”等规定并未出现。记者就此咨询多位旅游业内人士,均认为国家旅游局做出上述规定可能性不大。
昨晚中青旅社会责任总监葛磊也就此发布澄清声明,《旅游规范》中并不存在“不准在公众场合抠鼻子”内容和与之相近的表述。此外,《旅游规范》为推荐性行业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一般不会出现“禁止”、“不准”等表述,而是以“应”、“宜”、“提醒”、“避免”等作为规范内容的常用表述。
“‘抠鼻子’的出处可能来自国家旅游局2013年发布的《文明旅游出行指南》,有‘不在别人面前做出抠鼻孔、剔牙、咳嗽、打喷嚏等失礼举止’的描述,但这仅是一本宣传画册。”葛磊告诉记者。
导游可举报不文明游客
《旅游规范》中,的确对出行前、登机(车、船)与出入口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如厕、特殊/突发情况处理等旅游过程中各环节的文明行为作出详细规范。
例如,如乘机(车、船)时不长时间占用通道或卫生间,不强行更换座位,不强行开启安全舱门;避免不文雅的举止,不无限制索要免费餐饮等;旅游者在客房区域举止文明,如在走廊等公共区域衣着得体,出入房间应轻关房门,不吵闹喧哗,宜调小电视音量,以免打扰其他客人休息;旅游者尊重购物场所购物数量限制。
此外,《旅游规范》中还提到, 对旅游过程中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违反法律规范,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人员应将相关情况向旅行社进行汇报,并通过旅行社将该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向旅游管理部门报告,经旅游管理部门核实后,纳入“黑名单”——旅游者不文明旅游记录。
据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规范》是首次为旅行社服务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制订的专门标准,首次将“文明旅游”以旅行社行业标准的形式明确下来;《旅游规范》则是规范文明旅游引导的第一个专业性行业标准。中青旅也透露,实际上《旅游规范》编制的目的并不是针对游客,而是为导游领队提供一份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
列入“黑名单”会否加团费
对于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文明出游两份新规,旅游界将如何回应?南湖国旅策划推广部副总监苏峰表示,由于国家旅游局新规尚未下发到各省市旅游局,恰逢五一放假,旅行社还未对新规进行深入研究和制定相关执行方案。
“旅游局提出导游可举报不文明行为的本意在于提倡文明出游行为,作为监督不文明行为手段之一,重心还在事前提醒和提前教育。”苏峰告诉记者,很多广东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都是无意识下表露出来的,经过导游的提示、提醒都能得到很好的规避,也不会出现恶性不文明行为。
而对于导游可举报游客,并纳入“黑名单”,业内更关注“黑名单”的实用性。苏峰表示,业内一直在关注这份“黑名单”是否向社会公布,还是仅向相关部门公开。“在我看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可以视为征信系统一个分支,怎么对这一信息系统进行应用更关键,意义更大。”
广州本地旅行社也曾内部制定过相关预案。“例如,对有过不良记录的游客,会相应地加收团费;对于情节严重的游客,会考虑拒绝参团。‘黑名单’的公开,有利于旅行社对游客进行筛选。”苏峰透露,因为素质高的游客更有利于旅游目的地景区管理、游览秩序的维护、景区基础设施的循环利用和维护。
原标题:旅游新规禁“抠鼻子”?应是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