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11项措施促进民营经济 保障房建设向民企开放

2015-05-08 16:42   来源: 四川在线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记者5月7日从成都市经信委获悉,成都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2015年成都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措施》,就今年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提出11项措施,确保年内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8.2%,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保障房建设向民企开放

为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成都市提出要深入研究和破解各种隐性壁垒,建立公开、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保证民营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成都将依法平等开放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能源、金融、市政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文化、养老、旅游、体育健身、保障性安居工程及棚户区改造、生态环保、农林水利等行业及领域。

同时,鼓励项目投融资模式多元化,编制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政府示范项目年度目录,引导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PPP),以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租赁—转让(BLT)等模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

国有企业改制也将向民企开放。成都提出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向社会公布前置事项目录

成都将完善行政权力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精简规范行政审批前置事项,建立投资建设类和非投资建设类行政许可项目前置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材料,抓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和下放。

为更好建设服务型政府,成都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建立以企业和公众为中心的政务服务流程,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优化横向多部门联合审批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纵向联动审批机制,大力提升行政审批电子化水平。

同时,成都将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先照后证”登记审批流程和监管流程,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和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试点,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第三方评估政策落实情况

对民营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成都提出,要对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推动有关政策措施落地。

各区(市)县已建立的民企座谈会制度,将持续推进。成都要求切实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诉求,真正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

特别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风险高等问题,成都提出要进一步落实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出现的风险,按一定比例对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予以补偿,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信心。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推进“银、企、校、院”四方对接平台建设等,也被要求下大力气落实。

稳增长 三个圈层“各显神通”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蒋君芳 冉倩婷)4月29日,成都市委召开全市经济工作分析会。虽然以“符合预期、开局良好”之势顺利走过一季度,但在未来的三个季度,成都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小:扩大市场有效需求、促进工业企稳回升、保持投资平稳增长、保障要素充分供给……

面对重重障碍,成都在分析会上做出部署——全年增速不低于一季度增速。面对这道“军令”,在一季度中表现各异的区(市)县,将如何“各显神通”?

一圈层:盯牢现代服务业

在锦江区的一季度数据表中,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 0.1:9.3:90.6,第三产业占GDP首次突破90%。近年来,随着成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的受限,高端服务业成为成都一圈层各城区的新选择。要稳增长,现代服务业仍然是一圈层的主战场。从强化国际“购物天堂”的品牌营销角度出发,锦江区将把办好“成都中央商业区暨远洋太古里全球发布”等系列营销活动,作为今年培育消费热点的重要手段。此外,该区还将加快推进“春熙路盐市口”、“红星路大慈寺”和“锦江国际新城”三大商圈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

金牛区将加快大西南建材城等9个老旧市场改造调迁步伐,积极推进荷花池、金府—量力等四大片区传统批发型市场向现代展贸型商场转型提升,为高端产业腾换更多空间。

武侯区则计划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推介会开到新加坡等地,力争全年引进市级重大项目25个。

二圈层:转型步伐不放慢

虽然二圈层在一季度的竞赛中暂时落后,但其作为成都“工业主战场”的地位仍然稳固。一季度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二圈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92.9亿元,三个圈层中排位第一。

依托攀成钢、川化集团两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青白江,正在告别“高能耗”,转战“口岸经济”,并为自己定下目标任务:力争海关总署通关改革“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落户该区,6月底前完成整车进口口岸的验收;力争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年底建成并通过验收。

而新都则凭借两个重大项目的奠基成为了一季度的“明星”。中国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成都赤湾国际油气基地项目的入驻,增加了新都产业阵容的看点,也拉高了人们的期待值。

三圈层:持续发力追赶

从三圈层各区(市)县的行动上看,追赶局面将愈发精彩。

“一季度,崇州完成了大数据产业园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并启动创建全省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美国捷普等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全年实现产值50亿元。”崇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同期还签约引进了中兴通讯大功率无线充电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并与微软、北京软交所、百度、万国数据等知名企业签定合作协议——这些都将为崇州提供持续的追赶动力。

视线转向新津,这90天里,轨道交通产业在这里显现出的“爆发”态势越发明显——引进北车集团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实现整车制造、零配件生产、产品维修等轨道交通全链条发展,目前已建厂房11万平方米、动调线1.2公里,初步具备年产地铁或现代有轨电车1500模块、维修300列的能力,成为目前西部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基地。    

“金堂‘尾雁赶超’的明确路径之一就是围绕节能环保主业,着力引进各细分行业处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金堂县投资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堂正在重点抓好中节能、长虹格润、易态科技等73个重大工业项目落地促建,支持培育川锅锅炉、环能德美等现有骨干企业发展成大企业或大集团。(王代强 四川日报记者 张守帅)

原标题:成都11项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