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5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该市第一部社会信用专项规划——《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正式出台。按照规划,未来5年成都将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重点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全面建设信用成都。到2020年,四大信用领域将与国际惯例接轨。
四大领域 开展28项任务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成都将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四大信用领域,培育四类信用主体,包括:政府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类社会成员,涉及领域涵盖了个人、企业、组织、社会各方面。
《规划》还提出了28个方面具体任务,诚信体系的机制建设成为一大重点。其中,政务诚信领域,将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严禁滥用行政权力封锁市场,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商务诚信领域,将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异地共享制度,联合打击违法经营、制假售假、金融欺诈等失信行为;社会诚信领域,将重点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骗取社保基金、用人单位不缴或少缴住房公积金、学术作假等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司法公信领域,将完善司法执法人员办案质量终生负责制等,对司法执法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等不良记录,均纳入执法档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据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翼刚介绍,《规划》重在强化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应用,以及四大信用领域的互联互通。近期,成都将通过重点实施信用信息应用示范工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等六大信用工程,加快提升对信用记录、报告的应用能力,促进全社会信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施“红黑名单” 奖优惩劣是常态
《规划》还在四大领域建立起相应的信用“红黑名单”。守信者将在财税商资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和激励政策;失信者则需要承担更高的失信成本。
比如: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奖惩纪录、考核结果等诚信状况,今后将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此外,导游、教师、执法人员、工程建设人士、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将建立诚信档案,产生不良记录的将追究责任并留存档案。针对工程建设、商务流通、医药卫生、文体旅游、环保、司法等领域,还将对从业人员及相关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数据库,大力引入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开展信用评级,并进行“黑名单”管理。
目前,成都在技术层面已提出系列保障举措,将制定技术标准,打造统一的信用平台,确保省内外各城市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王翼刚介绍,成都将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公民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适时启动建设成都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成都信用网”,该门户网站将集合信息定制、信用监管评级、移动终端查询等功能。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查询、预警提示等服务。
海量信用信息 如何确保质量与安全?
据悉,2008年成都市经信委牵头建设成都市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协调全市41家单位完善了信用信息数据。截至目前,信用数据已达到上亿条,广泛用于个人、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事业单位、银行信用信息查询。
而随着成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产生海量的信用信息。针对信息质量和保护信用信息安全问题,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方案。
保证信息质量方面,将通过建立系统数据验证机制、信用数据比对机制、数据审核发布机制,确保信用信息数据的真实有效。
信息共享方面,将持续推进与省内外城市的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用等级互认,促进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
信息安全保障方面,将通过成都市信息安全监测管理及应急响应平台,对成都信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将采用统一数字认证服务,利用电子签名技术确保来自不同领域信用数据的真实和可追溯,保障交互环节的信用信息的完整性,解决信用信息的防篡改和防泄漏问题,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四川日报记者 陈碧红)
原标题:成都首部社会信用专项规划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