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悦来古镇  »  正文

大邑悦来川西坝的西洋风景

2015-06-11 21:11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许雯   责任编辑: 马兰

悦来古镇建于唐代初期,原名鹤鸣镇(乡)、灌口镇(乡)。在古代,因其四周全是深山密林,常有虎豹出没,而方圆数十里唯有此场,乡民为交换生活必需品和预防被野兽伤害,常结伴赶场。因而明末清初时,此地又叫“约来”场,1981年,正式定名为悦来镇。该镇地处大邑县山区和丘陵,作为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古有“一新(场)二唐(场)三灌口(悦来)”,附近7个乡镇的农民都来此买卖货物。素有“客商来到灌口(悦来)场,夏买水果冬买羊”之说。

走在长约1公里的悦来镇正街上,眼前是出街店铺、连片瓦房、出口小巷等景象,整个古镇虽然破旧,但受洋文化冲击的古镇格外让人思绪万千,探究其神秘之处成为了记者最大的一种冲动。

洋楼上的洋碉堡 景点

从悦来镇正街上场入口,一座与周围房屋迥然不同的西式洋楼凸现眼前。房顶雕塑与西方教堂雕塑类似。抬头可见在很多青瓦房房顶上均立有一个3平方米大小的“洋碉堡”。“洋碉堡”系砖石结构,顶部为一般青瓦房屋顶设计,其窗户为三角形加长方形的西式方建筑风格。一眼即可看出不是出自于川西民居传统建筑的血脉。当地人称这洋楼为“冷公馆”。

穿过一条由不规则石块和大鹅卵石铺成的弯曲小巷,顺着据说炮弹也打不穿的两层青砖墙壁走了10多米,记者一行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进入此洋楼的入口。

敲开设在洋楼后面的一扇小门,可见这幢洋楼的内部景致。整个楼房高约10米,正面第二层楼是圆形台子,外围配着环形雕花栏杆,台子两旁是对称的厢房。

据介绍,“碉堡”修建于19世纪30年代,系战争期间一支军队为阻击对方而建。也有人称,1944年,100多名土匪到此围场抢劫,把“碉堡”作为制高点鸣枪威胁,以掩护匪众进场。后来,临街老板在店铺做生意,“碉堡”成了生意人的单身房间。

没落的古迹 景点

走到悦来镇正街下场正街213号,一排古老而低矮的围墙将其建筑围住,围墙与冷公馆风格基本一致,但更显破败,圆形的石拱门上是对开的木门,一把大锁将其锁住。当地人说里面已无可值得一看的风景了。透过门缝,依稀可推测这个院落并非简单的居民大院。据说,这个大院是有名的“川王宫”,以前供奉着“川王”王建的牌位,有许多文物古迹,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了。站在围墙外,远远看见3棵高大的贞楠树。如今这里变成了一个铸铁加工厂,煤渣、废铁、垃圾、黑烟包围着3棵贞楠树,“霸占”着曾经辉煌的“川王宫”。

道教发源地 景点

东汉年间,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五斗米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于是道教逐渐形成,鹤鸣山是道教发源地。教徒尊张陵为天师,故道教又名天师道。明著名道士张三丰曾居鹤鸣山。唐代唐求、五代杜光庭、宋代文与可、陆游、明代杨升庵均有题咏于鹤鸣山。

雾中第一山 景点

雾中山终年被云雾笼罩,千百年来留下无数传说。溯雾山河而上,但见两岸峰峦耸峙,刀劈斧砍;映目皆绿,翠色逼人。这里是明代状元杨升庵笔下的“天下无双的雾中第一山”。本报记者 潘国义 文/图

原标题:大邑悦来川西坝的西洋风景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