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绿色地球创始人汪建超:垃圾分类有市场

2015-06-23 10:07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汪建超和垃圾回收箱

汪建超和垃圾回收箱

口述:汪建超 作者:陈然

对国内的“垃圾围城”现象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我选择做垃圾分类,实际就是“收破烂”的活儿。不可否认,在2009年创业之初,对市民来讲,垃圾分类还是个很新的概念,即使听说过,也没有可操作的途径,所以我们也曾经濒临破产。但是,我认为倡导居民绿色生活是一个大趋势,在未来,垃圾分类定会得到推广和普及,所以我们坚持下来了,也等到了“绿色地球”的成功。

第一年砸掉100万

绿色地球第一次走上创业之路是在2009年。那时,我有两个朋友,辞掉每人各百万年薪的工作,准备以“垃圾分类”为核心回国创业。原因很简单,两人在国外生活,目睹垃圾分类已成为居民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且可以带来一定的商业价值,而国内在这方面却非常滞后,这就是市场的一处空白。

最初,这个项目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我们在小区内安放专门用于回收垃圾的回收箱,用发奖品激励住户的方式,让他们把硬纸板、塑料瓶等可回收的垃圾放进去,我们再将这些垃圾直接对接到正规的再生资源厂家,这样既能做环保又能盈利。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一年就砸掉了100万。在这期间。硬件成本从研发到制作,将近10万;团队人数最多的时候有20人,每月6-7万的人力支出;一年发展一万用户,每户成本30元左右,包括礼品反馈、积分回馈等等。再看收入,每月回收的垃圾再销售额只有不到3万。最终,这个项目被彻底停掉,亏不起了。

几个年轻人的创业团队,要资源没资源,每个小区都需要自己去谈,物业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十个有九个都拒绝我们进入,大大增加了成本。没有创业经验,从运营到杂务,甚至小到环保袋的采购都需要去慢慢摸索,学习成本异常高。100万的投入,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或许并不多,但两个年轻人却扛不住了,其中一个退出。

这期间,朋友找过我,希望我能加入。我看好这个项目,并决定加入,但时机未到。原因之一是当时我和太太在北京,虽然自己一直想要自己出来闯出些名堂,但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我不能贸然加入。

更重要的是,我没有任何创业经验,所以,我随即辞掉工作,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进入了一家创业公司。

汪建超

汪建超

从北京到成都 工程师变身“垃圾王”

我是西安人,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就应聘加入微软公司,成为一名工程师。5年,太太说,那是迄今为止,两个人幸福值最高的时间,因为收入高,生活稳定。

但我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在这样一个大公司,待一切工作都上手了之后,生活就开始变得程序化,太稳定,太安逸。自己有很多想法想要去实践,比如开发一套软件,但庞大的体系导致不可控因素太多,个人的创新根本无法实现。

再三考虑,在征得太太同意的情况下,我辞掉工作,进入了创业公司兰亭集势。虽然职务是高级产品经理,但一切福利算下来,收入只有微软的三分之一。我心态摆得很正,半年的时间,我通过努力进入了管理层,每周我能出席各个部门工作汇报的例会,可以接触公司的运营,熟悉整个流程。这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是全新的东西,但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却是必备的知识。

一年半后,也就是2011年10月,我举家从北京迁到成都,和朋友一起,开始了绿色地球的第二次创业。

举家搬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有自己的考虑。第一,我在兰亭集势学到了很多东西,觉得已经做好了准备;第二,对于垃圾分类这件事,我曾经在微软美国总部时,就体验到他们对垃圾分类这件小事的习以为常,他们可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第三,我是一个程序员,垃圾分类这件事看似简单,但是当它遇上互联网,我便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所以,我到成都来当“垃圾王”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