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青瓦,窗明几净;鲜花飘香,清水潺潺……你能想象得到,这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高低之间,错落有致的小农屋亭亭玉立于山水之间。而伴随着“四改六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向深度扩展,我市农村散居院落正用自己的努力,悄然绘出新农村的新画卷。
今年年末,全市首批109个示范村庄将首次整装亮相,集体呈现出新貌与新景的同时,还投射出环境与产业相互驱动的重要内涵。
村民自主治理 景美更安全
这是位于金堂的一个偏远小镇——转龙镇,彼时的转龙镇,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与环境面貌陷入停滞。“很难看到生机。”转龙镇党委书记谭代茂说。时隔半年,再次来到这里,眼前鲜花蔓延。蓝天白云下,花香扑鼻,生态盎然。一栋栋农屋,在“四改六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的框架下,村民自主参与治理,参与管理,曾经脏乱的农屋,如今已是白墙青瓦。小小的坡顶在天际下格外醒目整洁。“改造之后,老百姓的房子不再漏水了!也更安全了!”谭代茂连连笑道。
转龙镇的美,是舒适而安静。
而这都是村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原来,为了优美的院落环境,转龙镇以农村环境治理为契机,村民们开始了村民自治的新模式。 家家户户签订了《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书。 每天,监督小组都要不定时查看卫生保持状况,如果发现哪户院落周围没有清扫干净、垃圾杂物乱堆乱放,就会对其区域进行拍照,注明院落姓名、地点和时间,公布在公示栏上。而对环境卫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农户,除了给予表彰,还颁发文明证书和毛巾、牙膏等小礼品。而一些公共区域,农户们每月还要参加两天义务劳动,维护辖区内道路环境秩序。
通过环境治理 老百姓尝到甜头
回溯农村治理的硬件设施提升路径。以“民意”为关键词,成为此轮农村治理最为重要的推动器。
老百姓采取村民自筹一部分、村公资金列支一部分、镇上补贴一部分的“三个一”模式多方筹集资金。为强化硬件设施,转龙镇不仅配备了普通垃圾桶、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房等环卫设施,还对道路、沟渠进行硬化。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转龙镇加大对公路及河道沿线环境治理力度,一举“破题”。以“村道村管护、组道组管护、院落路农户管护”为核心,转龙镇定期组织村民对道路沿线杂草、垃圾等进行清扫。为了美化沿线,转龙镇还沿线栽植银杏、紫槿、三角梅等观赏树种,实现沿线绿化。让每一个到此来的市民由衷感叹:太美太美。
如今,环境变美了,内在潜力也开始显现。鲜花谷、中药材基地、生态养殖基地纷纷落户转龙镇,环境治理背景下的深度内涵在这里悄然显现。老百姓们通过治理,尝到了增收的“甜头”,感受到了环境治理与产业双结合的“甜头”。
109个村庄年内集体现美景
昨日,市治理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14个郊区(市)县中109个村庄先行整治试点,按照“属地负责、部门包村”的原则,加大治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今年完成整治,有效改善薄弱村庄环境质量和村居容貌,提升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水平。“届时,109个村庄将集体呈现出环境治理后的美景,并梳理出重要的农村治理经验,在全市推广!”
该负责人还透露,此轮农村治理的重要提升内容主要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完善基础设施——科学配置村庄垃圾箱(桶)、小型喷洒车、小型垃圾收运车,适量布局垃圾收运中转站(点),逐步完善村庄环卫设施。持续推进农户“四改”(改厨、改厕、改圈和改水);改善村庄风貌;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引导村民建立完善“环境村规民约”;引导试点村庄群众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等。
本报记者 康庆 胡清 文/图
原标题:全市首批109个示范村庄年末将首次整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