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
建川博物馆,王铭章的塑像。郝飞摄
中弹后,他对部下说:“你们快同敌人拼去,杀敌!杀敌……”
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
全球寻访川人抗战足迹大型系列报道 24第七站·山东
滕县眼看就要失守了。日军的炮弹像一群群黑乌鸦,扑腾着落到城墙上。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今滕州),寒意料峭,北风呼呼。呛人的火药味和浓重的血腥味裹在一起,直扑而来。戎马倥偬多年,王铭章知道,部队主力尚在城外激战,仅凭城内10个步兵连,守城难有把握。为此,他给孙震提过,可以留一个营在城内,其余撤到城外机动作战。
王铭章和孙震既是上下级,又情同手足,王铭章的意见在孙震眼中相当有分量。不过,这次孙震的回复是:上峰的命令是要我们确保滕县城,死守待援,守城3天,“我不能违抗命令,我的命令是要你立刻进城死守。”
作为军人,王铭章服从了命令。就算他知道这是一场鸡蛋碰石头的守城战,甚至明知道是一场必死的战争,他仍然要咬紧牙关守下去。
中午12点
日军猛攻,死力堵塞
16日,滕县城墙被打出数个缺口。王铭章命令把所有的城门洞全部堵死:最初用盐袋堵,然后是100公斤一袋的军粮堵,最后用棺材装满沙土,码到缺口。川军的强硬令日军始料未及。17日凌晨,日军紧急调运重型火炮和10多架飞机,对滕县进行狂轰滥炸。
中午12点,滕县前敌总指挥王铭章给集团军司令孙震发去电报:“黎明敌即以大炮向城猛攻,东南角城墙被冲坏数处,王团长冲锋阵亡,现正督各部死力堵塞中。”
他并不怕死。1937年5月,他在给表弟的回信中表明了为国杀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心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内战从此结束,今后全民全军精诚团结,枪口一致对外,洗雪国耻,此诚国家民族之幸……”“此间正按中央整军方案,进行部队编练,以期达到枕戈待战,朝令夕发共赴国难。”
1937年9月,在率军北上抗日出师前,他在驻地德阳军民万人大会上,以悲壮激昂的语调,向与会军民陈述:寇深国土,国难当头,我一定要用热血报国的实际行动,来赎回20年来参加内战危害人民的罪愆。
甚至就在从四川启程前的晚上,他把一家人叫在一起说:“现在日寇深入国土,国家危在旦夕,我军率先请缨出川抗日,已奉电批准。我知道,打日本帝国主义,是我弱敌强,当然要付出很大代价,何况川军的编制不足,武器装备低劣……这次出征非三年二载,我的决心是不成功则成仁。我身为军人,战死在为国为民的疆场上,也是死得其所。”
下午1点
再无友军,孤城危矣
17日下午,日军倾其全力,对滕县东关轰炸和炮击了足足一小时。同时,日军又选择南关和南城墙为重点攻击的目标。
中午12点发过一封电报后,下午1点,深感滕县守军处于生死存亡最后关头的王铭章,再发电报:“敌以炮兵强轰城内及东南城墙,东门附近又被冲破数段。敌步兵登城,经我军冲击,毙敌无算,已将其击退。若友军再无消息,则孤城危矣。”
这时的王铭章,仍对援军到来抱有幻想。他以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按照他的做事标准,答应下来的事肯定要做到,要讲信义。
他的做事标准在教育后代上就可以看出来。
王铭章长期在外,很少有时间回家。每次匆匆回家,总要把子女们叫到一起训话。一次,家庭教师把他们叫到一起,说是转达王铭章的“口谕”:“你们每一个人在外面都不可提我的名字,更不许在外面惹是生非,否则严惩不贷!”
在孩子很小时,他就要求孩子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国文经典,让孩子从这些经典中学习到做人的基本态度、基本礼仪。
爱己及人。在奔赴抗日战场的前夕,他还发出“誓以必死报国,将积年薪俸所得酌留赡家及子女教育之用,余以建立公用事业”、“我很有决心在新都办一所学校,为家长谋利”的宏愿。
后来,他的夫人帮他完成了这个愿望,把收租谷和1.2万元抚恤金作办学经费,拨出王铭章将军墓园对面的田业40多亩(后又增加20亩)作校址,于1941年9月创建私立铭章中学。
后来更名为四川省新都中学,后又改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第一中学,沿用至今。
原标题:将星陨落 王铭章的最后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