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周在小区的角落养了4万多只蜜蜂
专家解答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站长王建文称,“(蜜蜂蜇人)可能性有,当然一般情况下蜜蜂不会主动蜇人。”昆虫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可以作为环境的监测器。然而,在小区里,因为缺乏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难以获得有效的数据,王建文说,“科学家研究也需要技术设备作为支撑。”
不养猫、也不养狗,李念周偏偏喜欢养昆虫。在小区的一个僻静角落,他养了4箱蜜蜂,数量多达4万只。对于他的这些“宠物”,小区居民却认为是“定时炸弹”,担心有人会被蛰到。
“奥巴马都在白宫养蜜蜂……”李念周解释,自己是为了搞科研,而且养蜂在许多国家已经是一种时尚,自己养的中华蜜蜂,不会随意蛰人,相反,蜜蜂能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并将小区的花粉资源利用起来。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也表示,住在里面的居民反映强烈,社区也上门协调过多次。“以前有十多桶,现在已经搬了不少了”。
居民担心:蜜蜂伤人怎么办?
在武侯区利民巷6号院落里,小区院子角落被黑色网子围了起来。有人养鸡?带着疑问的小区居民走近才知道,有人在这里养起了蜜蜂,虽然不像养鸡一样有污染,小区居民却担心这些蜜蜂会“自由攻击”。
住在小区的一位大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就是我们楼上的邻居养的。”他表示,目前还没听说有人被蛰过,不过还是很担心小孩子在下面玩耍会被蛰到。据一位小区居民介绍,原本养蜜蜂的地方是一块荒草地,后来就成了蜜蜂乐园。“这种事情还是应该和居委会协商一下。”他也表示,目前没有听说有人被蛰,但心里还是比较担心。
8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了小区发现,在小区靠墙的一处杂草丛,摆了4个木箱,有方形的,也有蒸笼一样的,在箱子的小孔上,有蜜蜂从里面爬出来。
蜜蜂主人表示:不会轻易伤人
“邻居们不太了解蜜蜂的习性,蜜蜂不会随意蜇人。”8月1日,记者联系到了蜜蜂的主人李念周,他一直认为,“除非蜜蜂个体生命受到了威胁,还有就是有人要破坏蜂巢,它们才会发起攻击。”
为了证明蜜蜂不会随意蜇人,他将一个蜂巢的盖子打开,把手探了进去。李念周说,和养猫养狗不一样,养蜜蜂是没有污染的。“蜜蜂还‘自带’环境监测功能。”他解释说,蜜蜂要采集周围的水源、空气。
养蜂为科研 成功后可推广
李念周说自己养蜜蜂是为了科学研究,小区居民表示“费解”。 原来,李念周任职于农业部门的技术推广部门,大学时学的就是蜂学专业。在蜂巢十多米外,还有一个他的实验室。“这里可以进行一些科技研究,验证一些新技术,如果可行,就会推广出去。”李念周指着圆形和方形的两种蜂桶,“这就是为了对比两种蜂桶对于蜂群发展速度的研究”。
在蜂桶外,加装了自来水管状的东西。“安装这些也是为了验证一种饲喂蜜蜂糖水的专利。”他说,在了解到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后,就会给农户推广。
希望养蜂成为“流行风”
“养蜜蜂不像养鸡那样,可以直接找出个条例来取缔。”面对这个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也很头疼,上门劝导了几次。据社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居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太婆担心会被蛰伤。“最初有十多桶,现在已经只有几桶了。”他也表示,还是会继续上门劝导。
李念周坚持认为,在小区养蜂,是想让养蜂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奥巴马在白宫养蜂,日本也兴起了城市养蜂运动……”他也表示,如果邻居需要蜂蜜,他也可以分享。李念周介绍说,养蜂需要花费的精力小,自己养蜂,一年四季都不需要怎么管理,还能够吃上自己的蜂蜜。
专家:小区养蜜蜂 有利也有弊
昨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站长王建文,对于在小区内养蜜蜂,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王建文表示不好评价。“(蜜蜂蜇人)可能性有,当然一般情况下蜜蜂不会主动蜇人。”王建文称,人的身上有异味或奔跑可能就会惊扰到蜜蜂,那就有被蛰的可能。不过,养蜜蜂也有好处,“蜜蜂传花授粉,对植物、环境有益。”王建文说,昆虫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可以作为环境的监测器。然而,在小区里,因为缺乏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难以获得什么有效的数据,“科学家研究也需要技术设备作为支撑。”
曾有媒体报道,在白宫的花园里也安放了一些政府官员的“蜂箱”,奥巴马一家就是“都市养蜂人”,据报道,米歇尔所养的“第一蜜蜂”,蜂蜜产量一年达61公斤。而在日本也兴起了一股城市养蜂运动,在东京和名古屋的街头,也不时能够看到蜂箱。企业白领、教授学者和家庭主妇都加入了养蜂的行列,一些养蜂俱乐部也应运而生。
原标题:4万只蜜蜂住在小区 居民忧心被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