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老字号传承秘诀:一盘夫妻肺片 82年坚守

2015-08-24 07:44   来源: 成都晚报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马兰

res01_attpic_brief (1)

用快刀片出“薄如蝉翼,大如牛掌”的牛肚,覆在纸上能清晰透出纸上的文字;再用同样的刀法,片出黄牛肉、牛头皮、牛心、牛舌,衬以碧绿的芹菜粒,点一勺原汁卤水,淋上用双流牧马山二荆条炼制的红油,再浇上一勺中草药油,撒上地道的汉源花椒面和香喷喷的花生粉……一盘“夫妻肺片”就大功告成了。麻、辣、鲜、香,一口一口,吃得食客一边掉眼泪,一边快意地喊:“就是这个味道!”

从1933年成都的郭朝华、张田震夫妇创造出“夫妻肺片”这道名菜,到最近总府路上夫妻肺片总店装修一新重新开张,已经82年了,但刀法、食材与味道一直没有变。秉承传统,可谓是夫妻肺片对“诚信经营”的完美演绎。

成都老字号传承秘诀

声名远播的美食之都——成都,有208个“成都名小吃”,3家“四川老字号”餐饮企业;13家“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这些成都老字号为何能经久不衰?原来,“不惜血本”执着于传统技法与食材,尤其是诚信经营,保证了代代传承。

本月初,市商务委印发《成都市餐饮老字号传承工作管理试行办法》,遴选成都市餐饮老字号传承人、继承人,除要求有过硬的手艺,还得有优良的品德。

今日起,市文明办、市商务委、成都晚报联合推出“老字号里的故事”系列报道,讲述老字号的传承秘诀。

牛肉的故事 黄牛肉贵 诚信待客一直坚持用黄牛肉

早上9点半,总府路夫妻肺片总店内,工作人员在打扫卫生,为午餐做准备。装修一新的店堂里,厨房是全开放式的,食客站在餐台前,厨师切菜、调味等动作一览无遗。

“我们从切菜到淋油,卫不卫生,顾客全看得到,顾客可以吃个放心。”国家认定夫妻肺片非遗传承人、行政总厨王钦锐告诉成都晚报记者。此时,他正站在灶台前切牛肉,用斜刀法将牛肉削得薄如纸片,并整齐地放在筲箕里备用。

王钦锐17岁从成都市饮食公司餐饮技校毕业,从此开始了厨师生涯。他的师傅是川菜大师严乡琪,“师傅非常严厉。只要做得不对,师傅的长勺就会敲过来。”耳濡目染,让王钦锐对刀法、食材的严谨态度深入到了骨髓。

夫妻肺片是成都市饮食公司旗下企业。夫妻肺片创始人郭朝华、张田震夫妇,最初用卖不脱的黄牛牛杂“废片”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这道名菜。现在,牛的种类太多,牦牛肉、杂交牛肉都比黄牛肉便宜。“土黄牛个头小,农民不肯喂,以后说不定就没有了。一斤黄牛肉比牦牛肉贵三分之一。黄牛肉比牦牛肉细嫩,但不是内行恐怕吃不出来。我们一直坚持用黄牛肉,不忽悠顾客。”王钦锐说,每一份夫妻肺片,牛肉、牛肚、牛头皮、牛心、牛舌都有严格的比例。不管什么时候,食客吃到的都是货真价实、份量足够的夫妻肺片。

海椒的故事 传统方法 用牧马山二荆条自制豆瓣酱

要有好的口感,牛肉片就要薄、要细,但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味道。王钦锐用勺子舀起一勺红油,淋在码好的夫妻肺片上,“这红油是用我们自己收的菜籽油,与双流牧马山的二荆条晒的海椒面炼成。”他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他站在牧马山的田间,两手各抓着一把红艳艳的二荆条。

川西坝子的海椒,以双流牧马山的二荆条最为有名。四川的豆瓣酱和泡海椒,都首选牧马山的二荆条。王钦锐带记者走上6楼楼顶,在成都最繁华的总府路上的这幢楼顶上,10余个大缸子正晒着今年新做的豆瓣酱,看上去红亮亮、油汪汪的样子。缸顶不是用玻璃加盖,而是传统的粽叶盖子。这是夫妻肺片用传统方法自制的调味料。

“红油也是我们自己炼制的。严格按传统流程,先把菜籽油烧至燃点,让它逐渐冷却。冷却的过程中要加3次辣椒粉,第一次增色,第二次增香,第三次让红油更加香浓。”王钦锐说,每一次加辣椒粉,都要用高温温度计测试油温,然后再酌量添加,全程数据化控制,这样可保证红油的色、香、味。

夫妻肺片被食客誉为“肺片无肺,越吃越有滋味”。之所以“越吃越有滋味”,是因为一直以来这家成都老字号对传统食材、技法与饮食文化一板一眼的坚持。以“诚信”待客,让外地游客大呼过瘾,让老成都随时回味,是“夫妻肺片”这块老字号经久不衰的秘诀。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摄影 谢辉

原标题:一盘夫妻肺片 82年坚守 只用黄牛肉 红油自己炼 海椒必须是牧马山的二荆条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