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李德含泪盼父归
节约
不愿花钱看病
在李功富家中,李德指着家中天花板上的一颗电灯说,这颗灯和卧室、饭厅的灯本来是一组,但父亲把这组吊灯拆散后,每间屋安了一个。在李德看来,这是父亲生活节约最典型的写照。
不过,李功富节约的方式远不只这些,“这几年,身体不舒服时甚至拒绝去医院治疗。”李德说,父亲每年花在医院的钱,大概接近两万元。但由于久病难以痊愈,加上不停地花销,老人认为花了钱也治不好病,没必要把钱送给医院。
在离开之前,李功富曾多次告诉家人,去世后把骨灰洒在都江堰附近的河里,王春明的意见是,会给他买一座墓地,一谈到价格要几万元,李功富立马暴跳如雷。
去年初,李德和妻子生下了女儿,了却李功富多年来想抱孙儿的愿望。老人见了儿子,总要让把他孙女带过去耍,每次都是水果、零食,走之前还要给钱。“孙女对于现在的父亲来说,就是他全部的乐趣。”李德说。
老人离开前留下的纸条,上面赫然写有:英姿(老人孙女),我代(带)了200走。李德的解读是,老人想告诉孙女他留下了其他钱,让孩子以后读书。说起这个,李德又忍不住抽泣。
儿子的遗憾
没有理解父亲的感受
昨日,距父亲离家出走已经4天时间,李德再次来到南江桥上,他发现一段桥栏杆下掉了一地生锈的铁灰,“很可能就是从这里翻下去的。”李德说,越往下想,心头就越痛苦。
他想不明白,父亲生活不愁,老有所依,为什么要选择离去?对着潺潺流动的江安河水,李德说,其实在父亲抱怨生活没意思,不愿意花钱治病时,不应该否定他的情绪,而要认同他的感受。“否者父亲会觉得我们都不理解他,尽管有人陪伴,生活不愁,但他同样会感觉孤独。”
如果父亲能回来,他想给父亲请个保姆,然后把女儿送到父亲身边,让爷孙俩一起生活。
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