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铮 /文 谢明刚/图
受访者档案
姓名:张志健
生日:1922年
祖籍:河北广宗县
经历:1922年生,河北广宗县人,1938年春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8月入党,1939年秋任广宗县妇救会主任。1943年5月参加“太行整风”学习,1945年5月调入冀鲁豫军区工作,1950年随部队南下入川,转业自贡市,1982年从四川省林业厅离休。
“我每天都尽可能地坚持早起和晨练,自己买早餐和做饭做菜,争取自己做卫生和照顾一些花草,尽可能做一些轻微的体力活,这样对自己的健康很有好处。”今年已经93岁的张志健面容清癯,精神头也很不错。当她坐在沙发上,面带笑容地看着自己的“全家福”,讲述着天伦之乐的幸福时,那流露出的慈祥与和蔼,与普通的邻家老奶奶似乎别无二样。但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位老人在抗战爆发后毅然加入了抗日救国的队伍,在八年抗战中,她不仅凭借机智与勇气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更是承受了失去新婚仅10个月丈夫的痛苦。她的人生故事,可以用“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
张志健1922年出生在河北省广宗县,1937年夏天,15岁的她刚从小学毕业,并考上了大名府女子师范学校。正当她对中学生活充满憧憬时,全面抗战爆发了。先是北平沦陷,不久后保定、石家庄也相继沦陷,由于战乱的原因,张志健将要就读的学校被迫关闭,她只好辍学在家,心中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因为她家乡和北平距离很近,她亲眼看到很多原驻守北平的29军士兵从战场上退下来,全身伤痕累累,情景非常令人难过,周围的老百姓也都人心惶惶的。“可能是年纪小的原因吧,我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害怕,就是想着不能这么待在家里,想着该做点什么。”张志健笑着说。
不久后,乡亲中传说附近来了共产党的八路军,多方打听后,张志健得知这支部队是陈再道领导的抗日东进纵队。当地不少乡亲响应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队伍中,她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不久后,张志健在亲属的介绍下,加入了当地的抗日妇救会,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1938年8月,张志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表示进步,她将自己的名字从张需棉改成了张志健。
“当时华北已经沦为敌占区,敌人在县与县之间挖了又宽又深的壕沟,站在炮楼上,壕沟里的一切动态都清晰可见。但是我们地方上的同志为了开展活动,组织各地妇女同胞抗日,必须要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穿过这些壕沟。每一次经历,都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八年抗战中,张志健主要在妇救会工作,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扛枪打仗,但仍然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她笑着说,“那时我们爬壕沟的场景,你们今天只能在电影里看到了。”
抗战中的生活之艰苦,斗争之残酷自不必说,而失去亲人的痛苦更是让张志健刻骨铭心。1941年,她与时任冀南军区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同志结婚。没想到还不到10个月,在1942年4月29日那天,日本侵略者对我冀南军区四、六分区驻地进行了扫荡。张志健趁天还未亮之前,跑出了包围圈,而杨宏明同志却为了掩护地方机关干部和群众,在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最终不治身亡,年仅32岁。噩耗传来,张志健悲痛万分,但是她却没有被悲伤所打倒,而是将眼泪化成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恨与斗争的力量。“2001年,我去了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看望了宏明同志的墓,还给他送了花圈。我所经历的这一切磨难,练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这些品质令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良多。”讲到这一段时,张志健的眼眶微微泛红。
1943年在冀鲁豫党校参加“太行整风”的日子里,张志健与时任冀南军区机要科长的韩正夫同志相识相爱了,并于1945年5月结婚。在解放战争时期,两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直到1950年3月,张志健带着两个孩子随韩正夫转业到了四川自贡市工作,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之后他们调到了四川省林业厅,在成都定居。1980年,张志健正式退休,退休后,她每年都会陪韩正夫去都江堰看望林业部门的老红军。“1994年,正夫去世了,在之后的10多年里,我依然沿袭老习惯去看望他们,和他们以及家属叙叙旧,谈谈天,大家的感情都很好。”张志健说道,不久前她才从都江堰和青城山回来,那里空气很好,她非常喜欢那里。
张志健非常享受当前幸福而安定的生活,当谈到她的子女时,张志健的脸上立刻泛起了幸福的笑容,“子女们都对我很好,非常孝顺。经常回来看望我,不仅对生活嘘寒问暖,还常常带我出去踏青游玩。我的大女儿已经退休了,现在陪我住在家里,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大家都夸我福气好。”她指着客厅里一个新冰箱说,“这是我儿子今年送给我的,我非常喜欢。”
原标题:新婚10个月后的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