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中学管乐团领头人
采访中,曹珽的普通话十分标准已经听不出一点方言,但是只要他转换为成都话模式,就可以迅速分辨出曹珽是个地道的成都人。在昨天阅兵仪式前,曹珽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与成都的父母联系,阅兵仪式当天,父母也守在电视前希望可以看到儿子的身影。
虽然电视中军乐团的镜头很有限,但曹珽父母仍然感到很高兴,儿子履行这次光荣的使命。当天阅兵任务顺利完成,曹珽也最先给父母打了电话,不到2、3分钟的对话,母亲担心最多的还是儿子的辛苦。
曹珽10岁开始学长号,师从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的李戎生老师,从小在部队环境中学习长号,让曹珽自小也有了一种军人情结,后来在2000年选择了从军,成为中国武警军乐团的一名战士。
家住青羊区的曹珽,父母是四川师范大学的老师,也是音乐爱好者,从小的家庭氛围,让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校七中和西北中学,曹珽都是学校管乐团的领头人物。从小的积累,最终让曹珽站到了阅兵仪式这个大舞台上,获得了荣誉和美好的回忆。
视角
半年集训
嘴可吹破 音不能破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媒体上已有很多报道讲述阅兵战士集中训练的辛苦与荣誉。鲜为人知的是,和参加阅兵的军队方阵战士一样,军乐队队员也经历了长达近半年的集中训练。
曹珽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今年3月份开始,他所在的中国武警军乐团就开始前期准备工作,4月份开始了训练,不仅是来自他所在军乐团本身的人员,还从武警系统的贵州、宁夏、天津、浙江、上海、重庆等6地选拔了一批基层指战员。到6月份,开始和阅兵各个方阵进行合练,“至少合练了10次以上。”
平均每天训练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到了7、8月份是北京最酷热的一段时间,但是合练中,一般一个上午两个小时,需要穿上与正式阅兵一样的军礼服,“回去衣服从里到外都是浸透的。”曹珽说。
有些从基层来的指战员音乐基础不是很好,会从基础一点点加强,每天训练时间4个小时,曹珽司职长号,和他一起的战士,很多人嘴唇吹破了,每个人手上都打起了老茧,“左手手掌,右手中指第二关节都打起了老茧。”
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
原标题:长号就是钢枪 成都帅哥为胜利日阅兵“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