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日报评论员:甘为藏区教育奉献 格桑花儿香

2015-09-30 07:03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日报评论员

格桑花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它耐得住风寒,顶得住烈日,柔弱但不失挺拔,静美却不事张扬。藏语里,“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花就是藏族人民心中美好幸福的象征。裴丽娟如同一朵格桑花,在点亮自己精彩的同时,也照亮他人的精彩;在个人逐梦的路上,也成为藏区人民和谐稳定、繁荣发展梦想的托举者。

一个37岁的女教师,因为教育梦想,从成都的27层电梯公寓来到丹巴的7层旧楼,由成华区一所小学副校长变为丹巴县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校领导,与她同行的,还有丈夫和10岁的女儿。援藏期间,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贫工作,乐当“主人”,不做“过客”,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锤炼,融入了当地,工作成绩得到当地干部群众高度认可,充分展示了成都援藏干部人才的先锋风采和良好形象。近两年时间里,她写下40余篇援藏日记,点滴小事,蕴藏大爱,饱含家国理想情怀。

从裴丽娟援藏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唇齿相依、有机统一。个人梦,是构成“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而“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梦的放飞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裴丽娟援藏的初衷,是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逐梦的路上,裴丽娟用教育点亮无数藏区孩子的人生理想,反过来又辉煌了自己的梦想。推进“两个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四川各民族各地区一个都不能落下。这需要更多的党员干部舍弃常人所拥有、放弃常人所享受,扎根藏区、扎根贫困地区,艰苦奋斗。裴丽娟的人生风采,必将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挺进扶贫攻坚的最前沿。

从裴丽娟援藏事迹中,我们看到教育扶贫的治本力量。扶贫攻坚,民生为本。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乎藏区的未来。通过输入教育,让更多的适龄孩子接受完整、系统、良好的教育,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让他们感受崭新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熏陶,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不喝生水,到建立合唱团,裴丽娟不仅为藏区学校播撒下“优教”的种子,更用心影响着藏区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观念,为不少藏区孩子开辟了全新的逐梦人生。如果用雏鹰比喻高原的孩子,那教育就使他们的翅膀更强,飞得更高。“我也想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把丹巴变得更美好!”藏区孩子的感念,是对裴丽娟的最高表彰。

从裴丽娟援藏事迹中,我们看到,“感情决定态度,奉献关乎成效”。对口支援藏区是中央、省委作出的决策部署,是成都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怎样当好援藏干部人才,既是每个援藏干部人才的个人人生答卷,也是一个时代的重大课题。工作、环境的种种艰难,生理、心理的重重考验,都是援藏干部人才必须跨过的重重关口。作为一名女性,裴丽娟也有柔弱,也有对家庭难以割舍的丝丝情怀,她选择的是携丈夫、女儿一同援藏,在丹巴安家,把家庭的小爱融入对藏区人民的大爱。家中阳台的“秘密花园”,高原之上的深邃星空都成为裴丽娟的精神滋养,“缺氧不缺志、苦干不苦熬”,这体现了爱国与爱家、理想与现实、做事与做人的统一。有真情,才有真奉献,也才有真收获。

一朵格桑花,照亮千万家。裴丽娟是无数援藏干部人才的写照,在广袤的雪域高原,一批又一批像裴丽娟一样无私付出、默默奉献的优秀成都人,带着任务来,肩负责任来,更饱含真情来,为藏区发展建设贡献着力量。裴丽娟的事迹也感召着更多人,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奔赴藏区,在广袤高原大地挥洒汗水、建功立业,书写人生精彩篇章。

原标题:甘为藏区教育奉献 格桑花儿香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