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 绽放幸福美丽新村

2015-10-13 17:0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青杠树村的民居。

青杠树村的民居。

QQ截图20151013170458

QQ截图20151013170513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基础也在农村。

“要变传统农村为现代新农村,首先就要从农民新居突破。但是,新村建设,绝不是拆掉老院子盖新房,修水泥路那些表面文章”。成都市的思考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应顺应自然、注重历史文脉,保留农村与城市的功能性差别,因地制宜地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情感有承载依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最终,成都给出的答案是:创新打造“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目前正在推进的“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市级示范点,人均综合用地面积在50-70平方米之间。川西农户传统上习惯于散居,组团式仍然体现了聚居的要求,以整理、腾出更多的土地,作为其参与市场经济的本钱,但集中度调低。新农村综合体一般以100户至500户为宜,是为“小规模”。除了对聚集度的校正,还对广受诟病的农民房的审美水准作了提高,这是通过“组团式”“生态化”实现的。

有具体的建设标准,一个个“小而美”的新农村综合体开始在成都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点亮农村居民的现代乡村生活。

崇州市街子镇高墩旅游小村,荷塘旁垂柳摇曳,石桥下溪流潺潺,新居外院落相连,巷道边绿草成茵。依托新川西旅游环线,高墩旅游小村正在建设一座渔藕共生观光农业园,发展乡村旅游。

大邑县苏家镇香林村新农村综合体,该村将川西民居庄重典雅的建筑造型与简洁大方的现代建筑造型相融合,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水渠,打造宜居宜游乡村美景。依托现有的有机蔬菜、花卉苗木等都市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规划了有机蔬菜种植区、花卉苗木种植区,将观光体验、蔬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有机结合,为产村相融发展预留了空间。

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新农村综合体,则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整体打造,利用整理节约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启动了天府水乡国际乡村俱乐部等高端休闲项目和香草湖生态湿地建设。组建了粮经专业合作社,启动了800亩优质粮油和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

“新农村综合体”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它不仅改善了农民的住房条件,还在于打造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更在于创新了一种新的生产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村民流转土地,有了财产性收入,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有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也可以过上具有小资情调的生活。截至目前,成都市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已建成54个,在建55个。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推开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在2014年新启动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将确定20个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点位作为市级示范点,成片成带推进。

农业之变

丰富“菜篮子”“米袋子” 为市民保供助农民增收

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是农村,最关键的是产业。在推进统筹城乡的进程中,有人关心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有人关心农业项目打造。然而,老百姓最在乎的却是“菜篮子”和“米袋子”。

坚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以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建设为建设思路,2013年初,成都正式启动实施“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目前,5个十万亩粮经产业示范基地均已建成0.5-2万亩的核心示范区,水稻高产创建平均亩产636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高16.6%;5个十万亩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建成1-2万亩核心示范区;“成新蒲示范带”已建和在建新农村综合体62个,建成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3.98万亩。全长72公里的“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经过1年的打造,示范带沿线的特色产业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市民已经能够享受到成都产的火龙果和冬枣,还能吃到甜菜根这样少见的蔬菜。今年,我市又新启动了6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规划总面积20万亩。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还是“成新蒲”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以及6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的打造,其核心目标就是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全市粮食单产水平提高了5公斤,稳定提高粮食自给能力;蔬菜年新增产量12万吨左右,在自给有余的基础上,每年保持100万吨以上的外调能力。”据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全市农业增加值353.2亿元,同比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5元,同比增长12.9%。

不仅如此,农业也是城乡互动紧密联系的纽带,农业发展也会让更多城市居民有融入农村的体验,乡村休闲旅游就是一个最有力的佐证。去年,成都全市接待乡村旅游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40多亿元,成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近35万人,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全市乡村旅游业助农增收人均约1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农民之变

农民职业化 村民业主化

成都城乡统筹的思路,不仅仅把眼光盯在城市和已经变成市民的农民。当农民变身市民后,地由谁来种,社区怎样管等一系列问题,也是成都统筹战略另外一个重点。

王志全是崇州市隆兴镇远近闻名的大忙人,因为他被杨柳、志全、石马三个土地合作社选为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土地面积超过1800亩。记者见到王志全时,他正忙着春耕育苗,电话响个不停。“太忙了,本来管理两个合作社,今年3月石马村合作社非要我当经理人!”像王志全这样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成为抢手的“香饽饽”。而且自己还有了一个洋气的名字——农业CEO。 同样是种田,可此时,他的身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新型农民,农民也不再是一个身份的代名词,它变成了一份职业的化身。

在成都,像王志全这样的职业农民并不鲜见。邛崃市固驿镇花园村农民周家林,就因为坚持粮食规模种植,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荣誉称号;新津县永商镇双江村农机大户秦洪君目前流转土地面积已经超过4000亩,业务早已拓展到临近的大邑县……

2012年以来,市农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试行意见;市农委、财政局、科技局、人社局等出台了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规定,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考核管理体系。2013年,成都安排农民培训专项资金1200万元,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资金500万元。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成都已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7903人,现有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4082人,今年,还计划新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2500人。计划到2017年达到1万名以上。

有能力的农民身份摇身一变成了农业专家。而入住新区的村民,也过上了当业主的生活。彭州市天彭镇隆兴社区已绿化树林1000平方米,修建了健身广场,还为村民们安装了健身器材,不仅如此,这里还投入使用普通垃圾桶、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房;崇州三郎镇凤鸣村请来了保洁、物管,为小区环境保驾护航;都江堰柳街镇金龙村还专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为小区居民提供管理服务。

部门声音

统筹城乡重点关注“三农”发展

市农委主任许兴国

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统筹城乡,就是要让“城”和“乡”实现有机统一,其中“乡”的问题就是“三农”的问题。城市可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就业,农村也能为城市保障供应。为此,就必须把相对薄弱的农村建设好,使在农村的人口也能过上宽裕文明的生活才能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作为中西部的特大城市,成都城市1400万常住人口需要农村供应大量的蔬菜和粮食。近年来,我市大胆推进并成功实施了“三农”领域的诸多创新和改革,“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6个产村相融都市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如火如荼,目前也取得一定成效。成都300万亩水稻种植是一个保障粮食供应的粮仓;而“菜篮子”工程建设关系着市民的蔬菜供应的同时,也关系着农民增收,这就是“城”与“乡”之间最紧密的关系。

调整助农增收的支点,激活农村产权要素,通过城市资本进入农村,推动要素流动,促进农民大幅度增加财产性收入。从产业入手,鼓励发展乡村旅游,让城市消费拉动农村经济,也让更多城市居民融入农村体验。为农民修建新居,我市打造一个又一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更从生活习惯开始,到文化内涵的提升,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明,让农民在有了城市一样生活条件的同时,素质也能同步提升。

本报记者 粟新林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