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大邑县斜源镇98%以上人口将聚居在1个中心镇区

2015-10-26 07:42   来源: 成都晚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距离大邑县城22公里的大双路旁,一块3米高的大石头上篆刻着“斜源镇”三个大字。穿过一旁标有“斜源镇扶贫开发项目”字样的蓝色大门,泥巴路的尽头,塔吊机正在抓紧作业。除了斜源镇镇政府的大楼仍保留,原本的房子已被一栋栋棕色木质结构的川西民居代替。这里,是正在建设改造中的斜源镇。

作为全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镇,斜源镇今年年底改造完成后,将形成1个中心镇区和4个聚居点的城镇体系,实现全镇人口聚居度达98%以上,城镇化率达83%以上。

105栋民居预计年底竣工 

何梏的快餐店开在镇政府门口,房子上搭着脚手架。快餐店开了近5年,从2013年9月开始,店里的主要食客成了修房子的建筑工人。那时,斜源镇刚启动扶贫开发项目,针对山区部分群众受地质灾害影响居住难、受地理条件制约生产难等问题,在场镇建设中将农村土地整理与旧场镇改造同步,实施“整镇推进”、生态移民,引导农民梯次进城入镇。

“开建之前,政府组织我们开过会,收集搬迁方案、建筑风格等意见。”每隔3个月,何梏能够领到一笔1300元的过渡费。预计今年年底,何梏能与父母搬进新居,原本200余平方米的房子能够换到新修的两套套二。“以前的老房子外墙都裂缝了,现在再领一次过渡费,就能住新房了。”何梏望着街对面已初步成型的4层高建筑,笑着说。

两年来,斜源镇已完成了原场镇范围内350余户、1500余人的搬迁安置和旧房拆除,梯度转移安置场镇外群众711户、2500余人,并为入镇群众配套了商业性用房。目前,民居已开工105栋、封顶67栋,预计年底全部竣工。

诞生全市第一家家庭农场

郭俊芳的老家,在距离斜源镇2.7公里外的江源村5组,属本次进城入镇的范围,“只要新房一交,老房子就将拆除,退耕还林。”

今年5月,郭俊芳借深化林权改革的机会,通过流转周边7家农户,共100亩的土地,在大邑县注册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家庭农场——新思源家庭农场,主要发展林下产业,经营中药材种植和农副产品销售,具体种植厚朴等“三木药材”,同时林下套种牡丹、白芍等中药材。

对于今年年底,即将交房的一套套二新家,26岁的郭俊芳自有打算,“家庭农场成熟后,可以开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中药材的采摘、制作、品尝等,想过夜的游客到时候就可以住在镇上的房子里。”

作为全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镇,斜源镇是我市重要的药材种植基地,素有“中药材之乡”的美誉。现有包括黄柏、厚朴、杜仲在内的“三木”药材3.2万亩,发展林下种植2100亩。按照“绿色低碳精品”理念,斜源镇通过盘活闲置国有土地、市场化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途径筹集城镇建设资金4.17亿元,并按照“小组微生”理念将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打造为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  

延伸

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增长近1.6倍

2014年以来,我市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镇打造”的思路,深入开展整镇(片)推进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完善基础配套、健全公共服务、连片发展产业,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目前,成效已逐步显现。2014年,我市农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了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近1.6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7年的2.63∶1降低到2014年的2.26∶1。城镇化率从2007年的62.6%增长到2014年的70.4%。

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 摄影报道

原标题:大邑县斜源镇98%以上人口将聚居在1个中心镇区4个聚居点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