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出品的三集电视专题纪录片《红军在成都》,昨晚在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今晚8∶00》栏目首播,带领观众重温红军在成都的峥嵘岁月。
昨日上午,“红军在成都,精神永流传”主题班会暨三集专题纪录片《红军在成都》首播启动仪式在铁路中学举行。在这场特殊的红色主题班会上,老红军李洪翔、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沈利和同学们互动,共同分享红军在成都的故事。
主题班会
老红军分享成长故事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红军在成都,精神永流传’,大家对红军长征的故事了解多少?”主持人李颖提出的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有些同学分享自己曾了解到的红军长征故事,还有的同学当场背起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番热闹讨论之后,李颖请出一位特别嘉宾——老红军李洪翔。
95岁高龄的李洪翔老人安详地坐在轮椅上,她面带微笑,回忆起少年时光。“那时家里特别穷,国家又多发战争,于是从小我就立志当一名红军,为老百姓谋幸福。”说起自己参加革命、随军长征的故事,李洪翔还现场唱起《红军三大任务歌》。80多年后再唱起这首歌,李洪翔依旧精神饱满,听后令人热血沸腾。伴着李洪翔的歌声,同学们仿佛回到那段峥嵘岁月,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历历在目。
铭记历史
将红军精神发扬光大
专题纪录片《红军在成都》是以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新书《红军在成都》为蓝本拍摄的,分《红色的召唤》《土地的归宿》和《亲人的呼喊》三集,据介绍,摄制组曾数次前往红军走过的邛崃、大邑、蒲江进行深入拍摄与实地采访,第一次详实披露了红军在成都的历史故事,如老红军李洪翔的故事、儿童团团长高太元的故事、扁担的故事、红军墓的故事等,其中,第三集《亲人的呼喊》就是以党史专家沈利为线索人,全面总结了红军在成都的点点滴滴。
值得一提的是,党史专家沈利也来到班会现场,为同学们讲述了红军当年在成都建立革命根据地、与老百姓水乳交融的故事。沈利说:“纪录片《红军在成都》是红色年代的真实写照,铭记那段历史才能展望未来。”班会结束之际,沈利还向成都电视台、成都市铁路中学赠送图书《红军在成都》。沈利表示,希望成都人能铭记历史,将红军精神发扬光大,为成都新时期的发展与建设多作贡献。实习记者 陈燕妮
本报记者 卫昕 文/图
相关新闻
纸鸢书院第八话“家书寄天下”走进川大校园
《抗战家书》主编通过战时家书讲述家国情怀
昨日下午,纸鸢书院第八话《家书寄天下——穿越烽火的家国情怀》大型读书分享交流会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举行。著名畅销书《抗战家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丁,与现场近千名师生分享了左权、赵一曼、韩雅兰等人的多封抗战家书,讲述抗战时期人们的家国情怀。
在昨日的分享会上,张丁与同学们分享了左权、赵一曼、韩雅兰等人的家书内容,他介绍说,“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岁月,他辗转战场,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说着,张丁念起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张丁告诉同学们,他搜集了上百封抗战时期的书信,来自几十位捐赠者。在这些信件中,他看到国家危难时将士们的顽强坚守、普通百姓的生活艰难,他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一封封家书感受那时人们的家国情怀。“经过岁月沉淀,现在这些家书又被打捞上来,可以补充和证实历史。我们以后还将建立数字家书博物馆,让更多人通过现代化方式看到这些宝贵的家书。”张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报记者 王梓均
原标题:铭记历史 重温红军在成都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