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四川省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与改革同行 与民声共振

2015-11-09 11:03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扶贫有了‘法’,脱贫有办法。”峨边新场乡桃花村贫困户许永福对6月1日起实施的《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赞不绝口:“这是脱贫致富‘法宝’,让我们致富奔康的信心更足。”

为善治,立良法,这只是全省人大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行权于法、履职为民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号角。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征程。蜀中大地推进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3年底,省委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明确了依法治省方向和路径;2014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紧扣纲要作出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推动省委决策部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与改革同行,与民声共振——我省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启动立法引擎引领推动地方改革发展

历时两年多立法准备,4月1日,《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经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6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解决了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等问题,为全省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指明了方向,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正式驶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启动立法引擎,为“法治四川”注入强劲动力——我省拥有地方立法权的省、成都市和“三州四县”(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北川县、木里县、马边县、峨边县)党委认真审查、及时批准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确保人大立法工作顺利开展。新《立法法》颁布实施后,巴中、绵阳等市委支持市人大申报地方立法权,并先行先试开展立法预研;达州、广安等市委支持市人大建立法制委员会。

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致力于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领域开展立法工作。《四川省政务服务条例》——全国第一部有关政务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的地方性法规,为解决行政审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川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条例》——新的《立法法》、《预算法》实施后,全国范围内出台的第一部涉及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对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出台背后,是30多次社会各界人士的座谈,是面向全社会收集的600余条意见建议形成的“最大公约数”……

探索科学立法新举措,省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一点一库一基地”——5个市州法制工作联系点,60余名专家组成的立法咨询专家库,6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团组织共同参与的立法评估协作基地,成为省人大立法工作坚实的“后援军”。

坚持问题导向,顺应民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已成为我省人大立法工作“新常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等;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大修订自治条例,保证县内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受到各族群众一致好评。

监督紧跟民声让权力在阳光之下运行

2014年12月9日,家住成都市武侯区望江社区的刘婆婆因肠胃不适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经检查,她有结肠息肉,医生建议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并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其在华西医院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又转回社区,“医药费和床位费省不少。”老人表示十分满意。

如何实行分级诊疗,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是省人大常委会2014年5月首次对省政府开展的专题询问——医改专题询问中的一个热点。不到半年,省卫计委等6部门联合制发《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从当年10月1日起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

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有效探索。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财政教育资金投入及绩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省人大常委会陆续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开展专题询问,获得群众“点赞”。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今年1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意见,省委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并转发落实,有效推动全省各级人大各项相关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科学规范、透明高效运行。

推进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促进省政府实施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为人民管好“钱袋子”;对四川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城乡规划等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等报告……每一项工作,都记载着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历程。 

全省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也积极探索监督新途径,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2011年,内江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甜城湖保护管理的决议后,连续3年听取市政府贯彻落实情况汇报,督促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质问题;广元市人大在全省率先制定专题询问办法,探索形成有效的“六个一”做法;德阳市人大开展干部任后监督创新……每一次尝试,都留下开拓创新的坚实足迹。

密切联系群众为百姓发出“代表好声音”

在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清福村,20多年来村道公路一直未进行整修与维护,群众行路难,农产品卖不出去。省人大代表曾顺碧在省人代会上反映了此事,很快,省交通运输厅第一笔资金20万元到了镇财政所的账户……

近年来,我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反映群众诉求,帮助、促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力所能及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但也有群众反映:一年一度人代会,人大代表履职热情高涨,闭会期间却悄无声息。

这样的“困局”如何破解?如何让全省27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都能与选民面对面、心连心?

在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办法》,先后召开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并将“代表应当密切同群众的联系,通过座谈、走访、持证视察、电话、信函、网络和参加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小组活动等方式和渠道,听取和反映群众诉求”这一全新条款与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写入修正后的《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实施办法修正案》,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成为代表履职时的刚性约束。

2015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在代表中倡导开展“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的通知》,再次吹响人大代表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各级人大代表根据岗位职能、专业特长,结合区域贫困特点和各地工作安排,积极为扶贫攻坚出招,力所能及地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各市、州也分别出台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和办法,探索出生动多样的联系形式,积极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和督办,将议案和建议办理情况代表满意与否纳入部门的目标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和政权建设不断焕发新活力。

强化自身建设建好人大履职的“加油站”

落实并启动两个彝族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筹集30余万元用于支持全村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发展……自从确定结对帮扶盐源县青天铺村后,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先后10批次、90余人次到该扶贫点调研,他们还建立完善了机关21个支部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对分布于40多平方公里高寒深山中的60户贫困户家庭,运用GPS精准定位,逐一入户核实情况,精准制定脱贫计划。“有了人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自己也会更加努力发展生产,尽快脱贫致富。”青天铺村委会主任沙国忠说。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把盐源县青天铺村的定点帮扶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多次实地调研,助力基础建设,支持产业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省委“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部署,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2009年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省人大常委会将各市(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均纳入作为常委会组成人员;把县乡人大工作纳入全省人大工作整体格局,推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单设和乡(镇)人大主席专职配备;加大邀请公民旁听省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力度,召开座谈会听取公民意见建议;新增县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和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会议,“零距离”感受依法履职过程,加强与基层人大联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7位副主任联系群众、联系代表,深入基层联系点、扶贫点,帮助把脉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开展精准扶贫……建好“加油站”,促进人大依法履职行权,省人大常委会一系列举措持续推进。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我省各级人大正迸发蓬勃生机,行进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征程中。

罗英 本报记者 刘佳

原标题:我省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与改革同行 与民声共振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