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复兴乡一种名叫“金艳”的黄心猕猴桃进入采摘季。上千名果农一片忙碌,由我国最大的猕猴桃种植企业——成都佳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挑选、分装后,销往全国各地并走出国门。
蒲江县被称为“猕猴桃最适宜种植区”,这里的猕猴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柳桃”,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水果。引入工商资本与农业结合,让传统农业结合互联网元素,激发农民的创新创造活力,成都平原正进行一场新的农业变革。
物联网大数据下的精耕细作
“每一颗猕猴桃,都要符合采摘标准之后才能进行采摘。”四川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对猕猴桃的生长进行了严密监控,今年的“金艳”猕猴桃全部在10月20日之后才开始采摘。
采摘后的猕猴桃,经挑选每12个被精装成一盒,每个盒子上都有一个二维码。
佳沃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许钢介绍,这是他们建立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系统。该追溯系统提供了20位追溯码和二维扫描码两种便捷的产品信息查询方法。手机扫描了包装盒上的二维码,猕猴桃的产地、种植户、产品检测报告等信息,立即就显示在屏幕上。
佳沃集团建成的一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内,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IT前沿技术被运用于猕猴桃的精耕细作。每棵猕猴桃树都有精准滴灌控制器,各地块都有360度旋转的摄像头,全部通过物联网技术远程控制。轻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果园里猕猴桃的长势,土壤的湿度、温度、光照等情况;拿起手机或iPad就可以远程控制滴灌设备。
一系列科技手段打造出来的“柳桃”与同类型猕猴桃到底有何不同?许钢说,“柳桃”将平均果重掌握在101克至110克,质细多汁味香甜,维C含量1055毫克/千克,这些含量都较普通猕猴桃高。
高科技带给农民每亩年纯收入上万元
目前,除了佳沃的万亩核心基地,有7家专业合作社、31家家庭农场、153户种植大户与佳沃合作2万余亩猕猴桃种植,辐射带动4万亩农户种植,猕猴桃种植标准化程度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全程控制,合作农户每亩平均增收20%。
“国家级猕猴桃种植示范区的核心面积1万亩,全部是流转农民的土地。”蒲江县农业和林业局副局长张应良介绍,蒲江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除了每亩1000多元的流转租金,不少人还留下来给企业打工,采摘高峰每天仅是摘果收入就达400元,年均收入6000多元。
三义村村民张大贵,最近的采摘季每天都能挣两三百元。这些天,在基地里有上千名村民在采摘猕猴桃,运送到气调库保存。半个月时间,每个村民就能挣几千元务工收入,像这样的收入,在全年还有几次,张大贵仅这项收入一年就能达到3万元。
像张大贵一样的复兴乡村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有了稳定可观的年收入,得益于蒲江与企业搭建的“6个统一”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起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相连接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品牌营销+全程品控+农资服务+技术标准+品种授权+金融服务”六大支撑服务产业,打通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
蒲江县副县长陈贵说,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休闲旅游实现了蒲江县域经济的“三个70%”:支撑了70%的GDP,吸纳了70%的劳动力,贡献了70%的农民收入。
农业CEO活跃在田间地头
如今,遍布蒲江的茶叶、柑橘、猕猴桃,已经成为农民的“摇钱树”。蒲江县也因此与世界500强企业联姻,打造全球最佳猕猴桃种植基地。优质的农产品让蒲江登上全球农业的大舞台,而其背后则打下成都精耕都市现代农业各种创新的深深烙印。
成都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让农民职业化发展的田间路径,构建起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此基础上,成都通过产业融合、产村一体等方式,将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新型农民工作在景区,在景区里致富。
在成都,农民由一种身份转变为一种职业成为现实。40岁的王志全,是成都市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也是崇州市隆兴镇杨柳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社长。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王志全懂技术、会经营,他管理着1000多亩田地,完成合作社每年制定的生产计划,分享两成的收益。
像王志全一样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在成都崇州批量出现,由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1000多人。在崇州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制度的创新,激活产业的动能。一大批家庭农场、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等新生事物在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不断涌现。
目前,成都市已有农业职业经理人7903名,这些农业CEO活跃在全市19个区(市)县的田间地头,在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
职业经理人的产生,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田”和“科学种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聘用农业职业经理人,或者支持职业经理人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设施农业基地,有效引领带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原载《光明日报》2015年11月9日08版)
原标题:成都:互联网介入新农业